职场新人收藏!这些情况,公司提解约可能违法丨毕业季就业季

来源: 千龙网
2024-06-13 08:01:36

  文/张文晖

  近日,教育部部署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其中提到: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招聘欺诈、恶意解约等违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毕业生权益。

  哪些解约行为算恶意解约?解约之后的赔偿或补偿又该怎么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专业律师进行解读。

  2019年11月,沈女士入职北京某科技公司,岗位为平面设计。工作没多久后,公司与沈女士就裁员离职补偿进行协商,协商未果。公司自2021年11月开始,逐渐增加沈女士的工作量,并于当月底向她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称其不服从公司管理、不完成公司布置的工作任务等,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该案件经由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用人单位行为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向员工支付赔偿金。

  “这就是一起典型的恶意解约案件。”金亚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亚太刑事司法研究所执行所长丁大龙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在就业语境下的恶意解约,就是指违反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未与劳动者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丁大龙律师指出,恶意解约一般包含三种情况。

  第一,在法律禁止单位解约的情况下,单位解约。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单位禁止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劳动者具有以上情节且无过错的情况下,单位不得解约。

  第二,在法律规定可以解约的情况下,单位未履行应尽义务单方面解约。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了单位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 形: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以上几种情况下,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才能解除劳动关系。否则,单位擅自解约属于恶意解约。

  第三,在劳动者不具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过错行为时,该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如在双方未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位擅自解雇,或者以增加不合理工作量、擅自变更必要劳动条件等形式变相解雇劳动者的,均可视为恶意解约。

  解约后赔偿金怎么算?

  如果真的遇到被辞退,如何才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作出赔偿?

  北京市盈科(呼和浩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宋晓宁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举例,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为劳动者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形,用人单位单方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单方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则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赔偿金。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经济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

  此外,宋晓宁律师指出,以下情况,用人单位解约是合法的,且不需要作出补偿或赔偿: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存在双重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给劳动者作出补偿或赔偿。

  职场新人如何维护自身权利?

  新入职场要注意什么?

  丁大龙律师提醒,一定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且自己保留一份双方签字盖章的副本,方便后续维权使用。劳动合同中要明确约定工资数额、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岗位等基本条款。仔细研读公司员工手册或新员工注意事项等文件,避免出现严重过错。

  此外,劳动合同变更一定要以书面形式变更,不得口头变更。解除劳动关系要和单位协商一致,包括交接事宜、补偿金事宜等,并以书面协议方式签订解除协议。离职时要求单位出具离职证明,离职原因如实填写。如非本人原因更要注意,防止原因错误导致无法领取失业金。发生劳动纠纷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投诉无法处理的尽快申请劳动仲裁。

  如遭遇用人单位单方面解约,宋晓宁律师表示,劳动者首要是收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据,工作期间的打卡记录、工服、工牌等与工作相关的证据,证实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收集好证据后,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或劳动仲裁机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在专家看到,这些领域的反腐败工作事关国计民生大局,涉及面大,社会关切度高。

 <strong> 如何确保农村感染者高效有序转运和收治?《基层防疫参考手册(第三版)》请查收!</strong>

  就拿疫苗来说,美方一直标榜自己是“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捐助国”,但根据美国健康研究组织“凯泽家族基金会”的追踪,美国承诺2023年之前至少向全球捐赠11亿剂新冠疫苗,截至本月5日才落实6.651亿剂,仅一半多。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在2021年3月至9月期间美国至少浪费了1510万剂疫苗。美国宁愿囤积疫苗过期,也不肯给真正需要的国家。更过分的是,美国居然把临期疫苗运到非洲,以“兑现”所谓疫苗捐赠的承诺,结果被非洲国家痛斥“行为可耻”。

  一、关于被告对他人倾倒渣土的处理费用能否折抵生态功能损失赔偿费用的问题。从环境法的角度而言,生态环境具有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等功能。生态环境受损将导致其向公众或其他生态系统提供上述服务的功能减少或丧失。朱清良、朱清涛在其租赁的林果地上非法开采,造成地块土壤受损,属于破坏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还应赔偿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恢复原状期间的服务功能损失。根据鉴定评估报告对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的评估意见,确定朱清良、朱清涛应承担的服务功能损失赔偿金额为652896.75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判决被告承担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恢复原状期间服务功能损失等款项,应当用于修复被损害的生态环境。故被告人承担的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恢复原状期间服务功能损失的款项应当专项用于该案环境修复、治理或异地公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朱清良、朱清涛对案涉土地进行生态修复时,土地上还存在无法查明的他人倾倒渣土。朱清涛、朱清良非法开采的行为造成受损地块原生土壤丧失、土壤的物理结构变化,而他人倾倒渣土的行为则会造成土壤养分的改变,两个侵权行为叠加造成现在的土壤生态环境损害。为全面及时恢复生态环境,朱清良、朱清涛根据修复方案对涉案地块整体修复的要求,对该环境内所倾倒渣土进行清理并为此实际支出75.4万元,系属于对案涉环境积极的修复、治理,这与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被告承担生态功能损失赔偿责任的目的和效果是一致的。同时,侵权人在承担修复责任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对他人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予以修复治理,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在修复效果和综合治理上亦更能体现及时优化生态环境的特点。因此,综合两项费用的功能目的以及赔偿费用专项执行的实际效果考虑,朱清良、朱清涛对倾倒渣土环境进行清理的费用可以折抵朱清良、朱清涛需要承担的生态功能损失赔偿费用。

  “第二支箭”持续推进,例如,中债增进公司已出具对龙湖集团、美的置业、金辉集团3家民营房企发债信用增进函,拟首批分别支持3家企业发行20亿元、15亿元、12亿元中期票据。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湖州1月11日电(施紫楠 朱慧云 费翔)11日记者获悉,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新增备案外贸企业超千家,其中“多证合一”备案占六成以上。

陈裕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