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首飞 看长征六号系列火箭的数、速、术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27 05:21:21

  中新网上海5月7日电 题:从三次首飞 看长征六号系列火箭的数、速、术

  记者 郑莹莹 马帅莎

  “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能参与运载火箭首飞的机会一只手数得过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程刚感慨地说。

  从“长征六号”到“长征六号甲”(又称“长征六号改”)再到7日发射的“长征六号丙”。短短九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研制团队已经历了三次火箭首飞。

  三个首飞时刻

  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一箭20星”创造当时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新纪录,也拉开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投入使用的序幕。

  2022年3月29日,长征六号甲(又称: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这是中国首款固液捆绑中型运载火箭。

  2024年5月7日,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

  加速“成长模式”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总指挥丁秀峰介绍说,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充分“继承”了长征六号和长征六号甲等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成熟技术和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复制品,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快速成长除了得益于既有型号的成熟产品,其自身也有着完全不同的研制模式和关键技术的升级换代。”

  相对于现役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取消了气动风洞试验、全箭模态试验、舱段静力试验等大型地面试验。“虽然我们已经竭尽所能地将长六(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和长六甲(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了长六丙(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但还是觉得不够。”李程刚说。

  于是,研制团队给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做个“脑科手术”,实现在中国运载火箭中首次应用AAC(Adaptive Augmentation Control,自适应增广控制)技术。由此,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大脑”——控制系统变得更聪慧,可以指引“智能驾驶”。

  “去任务化”省时妙招

  对于一款面向商业发射市场的火箭来说,研制速度很重要。严格来说,“长征六号丙”的研制仅用了3年多,比火箭的传统研制周期缩短了30%以上。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研制团队采用了“去任务化”省时妙招。所谓“去任务化”,就是最大化地统一 产品状态,先打造出一发可适配多任务要求、可滚动组批投产的“标准火箭”,在后期发射任务明确后,按照卫星配套要求,在“标准火箭”上开展适应性的加装和改进。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余延生说,“这就像我们购买电子产品时的标配和选配,通过‘去任务化’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灵活性,满足商业航天市场高频次、高密度发射的需求。”

  火箭从点火升空到完成载客任务,有的只需要10多分钟,但其成熟历练之路,往往长达几十个春秋。首飞的背后是一次次迭代升级,加速的背后是一次次厚积薄发,“新生代火箭”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将奔向更宽广的天地。(完)

  这与几年前大相径庭。前几年,随着亚马逊对第三方卖家开放物流体系和国内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内一些淘宝商家也纷纷转战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将淘宝那套打法复制到了跨境电商平台上。不少卖家的感受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可以不夸张地讲,随便抓一把东西都能卖出去。” 

  3月2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也发文表示,收到众多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反映,即将全面执行的国六B排放标准为汽车经销商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为此,全联车商代表广大汽车经销商呼吁,建议国家将国六B排放标准的执行时间延后至2024年1月1日。

  “以这样的方式迎来了我的奥运冠军,得知消息后既开心又难过。”得到这份“迟到的荣誉”后,切阳什姐曾在社交网络上流露过真实的情感。

  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球星们需要两种特质——或者在场上拥有必杀技,且球风凌厉,霸气十足;或者在场下平易近人,随时随地可以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

  4月2日上午,体育总局领导来到中国足协召集了相关会议,会议上宣布,由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李颖川牵头成立相关工作组,暂时主持足球工作。

  “简单来说,封关后内地的货物到海南岛,算出口,海南岛的货物来内地,算进口。”在白明看来,这也会为海南的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商机:“封关后推行的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优惠政策将更全面细致。而零关税是最重要的商机,增值税、消费税等税制也将简并,企业也可因此降低各种成本。”

杜得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