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哮喘的新加坡门神,差点从小去做餐饮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13 22:04:48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邢蕊)11日晚进行的世界杯预选赛中,国足与中国球迷的经历堪称跌宕起伏。依靠“尽大力”的新加坡队雪中送炭,国足在0:1不敌韩国队的情况下,最终被“抬进”了十八强赛。

  对于国足而言,“打平就能出线”的剧本已经上演了太多次,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次国足踢得已经可圈可点,但最终还是没能在强大的韩国队身上拿分。

  比赛结束后,悲观的情绪迅速蔓延。这是因为中国队虽然还有晋级的希望,可泰国队与新加坡队之间的实力对比,让这种希望变得微乎其微。但昨夜,国足真的等来了奇迹降临。

  被对手狂轰35脚射门的新加坡门将哈桑-桑尼,成为了守护奇迹的主人公。

  面对已经提前出局的新加坡队,实力占优又主场作战的泰国队发起了潮水般的攻势,并在第37分钟收获进球。不过比赛第56分钟,新加坡队前锋凡迪世界波破门扳平比分,这意味着泰国队至少还要再进3球才能晋级。

  没有退路的泰国队发起了疯狂的进攻,顽强的新加坡队拼尽全力抵挡,最终让比分定格在对国足有利的1:3。泰国队虽然获胜,但他们未能取得足够多的净胜球数,中国队因此惊险晋级。

  虽然丢掉3球,但哈桑-桑尼在比赛中多次上演精彩扑救,浇灭了泰国队反扑的希望。补时阶段,他还因拖延时间被黄牌警告,网友称之为“为国足拼过命”。

  1984年出生的桑尼目前效力于新加坡新泻天鹅俱乐部。踢球之余,桑尼还和家人一起经营着一家名为Dapur Hassan(意为“哈桑的厨房”)的椰浆饭摊位。

  休赛期间 ,桑尼会花时间钻研烹饪技术。这家小小的摊位,承载着他退役后

  外媒报道称,“哈桑的厨房”于2020年10月开业,除了椰浆饭,还同时售卖一些马来西亚菜品。每到周末,桑尼的摊位前会排起长队。来这里吃饭,还能偶遇新加坡队的球员。

  昨夜比赛过后,大量国足球迷在桑尼的社交媒体留言表示感激。他们奔走相告,有机会一定要去照顾桑尼的生意。对于这份突如其来的热情与支持,桑尼也通过视频向中国球迷表达了感谢。

  桑尼曾在国际足联采访中透露,他们全家人都从事着餐饮行业,而拥有一家餐厅,是他从小的梦想。如果没有足球,桑尼很可能会在餐馆里度过自己的青春岁月。

  作为一名哮喘患者,桑尼的足球启蒙要比其他职业球员来得更晚。

  “我13岁曾去一家职业俱乐部试训,踢中场还有边锋。但因为患有哮喘,跑几圈之后我就感到吃力,需要坐下来休息。”桑尼坦言,他没有在那场试训里被选中,但在回家路上,他发现几乎没有人试训守门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调换位置的桑尼最终被教练看中,开始了守门员生涯。

  2000年,桑尼进入新加坡国家足球学院。4年后,他首次代表新加坡队参加国际比赛。到今年3月,桑尼已经代表国家队出场超过了100次。

  虽然已经40岁“高龄”,但桑尼表示,他目前还没有退役的打算,自己对足球这项运动依旧保持着热情。

  “在我的足球生涯中,我经历过的低谷比高潮多。但每当有机会获胜时,我都会感到很开心。这些年来,我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力量,仍然有动力做更多事情,更加努力。”桑尼希望,自己能为年轻球员做出榜样,激励他们在赛场上拼搏奋进。(完)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2月9日电 题:驻华使节走进直播间 “秒空”式带货各显神通

  新华社迪拜2月8日电 <strong>通讯:时隔三年 阿联酋红毯欢迎中国旅游团回归</strong>

  一是聚焦主题,展现新时代伟大成就。展览围绕“新起点·新风尚”主题,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梳理近年来设计和公共艺术事业发展成就和经验,集中展出一批代表新时代国家形象、彰显中华审美风范、融合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优秀设计和公共艺术作品,特别是“展现国家形象”专题展区展出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中涌现出的代表性作品。展览将生动展现新时代新成就新风尚,鼓舞人民立足新起点,阔步奋进新征程。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9/2/18321800068713148394.jpg" alt="" />

  据新华社报道,6日下午,一架由深圳飞往柬埔寨,载有约140名中国游客的旅行团航班降落在金边国际机场,受到了柬埔寨旅游部官员和旅行社的热烈欢迎。柬埔寨旅行社协会主席查·西夫林(Chhay Sivlin)说:“旅游部国务秘书何萨伦(Hor Sarun)和我在机场迎接了他们,并向他们赠送了玫瑰、手腕花环和传统围巾,我们很高兴,中国游客的回归对促进柬埔寨旅游业复苏至关重要。”

  从原子能到生命科学,当前人类的尖端科技多存在人为设定的“边界”,以求维持创新发展与风险治理之间的平衡。人工智能是否也应设定“边界”,避免人类日后可能被自己创造的科技手段“反噬”?

张雅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