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

来源: 格隆汇
2024-06-03 15:32:45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22日从中国国家林草局获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当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

  据国家林草局统计,自第一批国家公园设立以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野生东北虎达到70只左右,野生东北豹达到80只左右,2023年新增野生东北虎幼崽20只、野生东北豹幼崽15只。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三江源地区藏羚羊种群数量恢复到约30万只,保护级别从“濒危”降为“近危”。武夷山国家公园新发现雨神角蟾、福建天麻、武夷林蛙等多个新物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由5群32只增长到6群37只,是全球现存10只以下极危物种中,唯一基于自然恢复的成功案例。

  中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 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培植、放归或回归自然等多种措施,有效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筹划建立大熊猫、亚洲象、穿山甲、海南长臂猿、兰科植物、苏铁等濒危物种保护研究中心,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

  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多头,朱鹮分布区从3个省扩展至8个省,种群数量超过9000只,中华穿山甲分布点位不断增加,全国麋鹿分布点从引入时的2个发展至93个,麋鹿种群数量已达上万头。华盖木由最初发现时的6株增长到1.5万株,巧家五针松由最初发现时的34株增长到3000多株,百山祖冷杉从最初发现时的3株成功野外回植4000多株。

  国家林草局表示,将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国家公园法治进程,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快国家植物园、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研究中心、繁育基地等平台建设,推动濒危物种野外种群复壮,全链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完)

  据了解,口腔种植的费用大致分为种植体、牙冠和医疗服务三个部分,经过此次种植体集采后,预计种植一颗牙的整体费用(含医疗服务、种植体和牙冠)有望降低一半左右。

  <strong>各平台加强节日运力保障</strong>

  也有多家上市公司是按规定公开招标审计机构。比如,中盐化工公告显示,作为国企根据财政部和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会计师事务所承担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计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年限已到期,中盐集团按国资委的要求统一进行了招标,改聘新的会计师事务所。

  深圳市卫健委指出,适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按照递进式差异化发放育儿补贴,能够有效提振市民生育子女特别是生育二孩、三孩的意愿,进一步释放市民生育潜能,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延长人口红利窗口期,让人口红利长期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助推器。

  《纽约时报》称,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俄罗斯数月来的首次重大胜利。

  ——中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电子科技大学夏川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于涛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课题组共同创建一种二氧化碳转化新路径,通过电催化与生物合成相结合,成功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路径。

曹雅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