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情为何来得更猛?未来形势如何?专家分析→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7-03 04:21:24

  自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以来,南方强降雨接连而至,降雨量和降雨日数明显偏多。湖南长沙、浙江杭州、贵州安顺等超80个国家级气象站累计雨量打破同期最高纪录。

  连日强降雨下,湖南防汛形势严峻。第三大河流资江在24小时内迎来2次编号洪水,最大河流湘江已出现2次编号洪水,洞庭湖也在6月30日迎来今年第1号洪水,多个水文站点出现超警甚至超保水位。

  发布红色预警 湖南多地今天暴雨持续

  精准预测 确保水库安全 度汛

  湖南是全国水库数量最多的省份,大中小型水库共有13300多座。面对严峻形势,这些水库怎么做到安全度汛?

  湖南常德有水库1300多座,其中260座是病险水库。当地不仅加派人手对病险水库进行24小时巡查,还把全市的雨量站、水文水位站、水库站的测报数据,和测雨雷达、气象卫星等监测数据结合,提高降雨和洪水的预警、预报、预测的能力,实现对全市河流和水库等水工程进行科学调度。截至目前,常德市没有垮一堤一坝,没有出现大的险情。>>详情

  与往年相比 今年汛情偏早偏强

  不仅是湖南,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大江大河已经发生十多次编号洪水。水利部专家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汛情来得偏早偏强。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偏早,珠江流域的北江、韩江、东江4月份就已形成6次编号洪水,比常年提前2个月。其中北江第1号、第2号洪水分别为全国大江大河1998年有统计资料以来最早的编号洪水和特大洪水。

  偏强体现在今年大江大河洪水并发,连日来珠江流域西江、长江流域中下游干流部分江段相继超警。中小河流洪水多发频发,入汛以来,全国21个省份共有471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

  预计7月我国多个流域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据预测,本轮降雨将持续到7月2日,强降雨区稳定维持在长江、太湖及珠江流域西江。而过后,主雨区可能阶段性北抬。水利部专家介绍,预计7月,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淮河、海河流域以及松花江、辽河都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今年汛情为什么会来得更猛些?雨带北抬,未来降雨形势怎么样,哪些区域要重点防范?戳视频↓↓↓来听听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周丽贤的介绍。

  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 周丽贤:今年6月,南方的降雨偏多,尤其是6月17日以来,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还有广西、贵州等地出现了持续强降雨天气。一些站点像安徽的黄山、浙江的杭州、广西的桂林,还有柳州,这些地方降雨量都超过了900毫米,致灾性强。

  降雨偏多,主要是因为它们处于副热带高压的边缘,强盛的暖湿气流沿着副高的边缘将水汽从热带海洋输送到这里,再加上北方有冷空气扩散南下,冷暖长时间的对峙形成了梅雨风,从而导致了降雨的偏多。

  预计7月1日晚到2日,我国的主雨带还将维持在广西、贵州到长江中下游等地,还将伴随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江苏、安徽的局地不排除有龙卷的可能。

  预计7月1日至3日,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还有中小河流洪水的气象风险高。

  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目前在抖音平台上进行文旅导游创作的“文旅达人”规模超365万。据抖音生活服务酒旅行业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1万粉丝以上创作者数量超过20万,100万粉丝以上创作者超2000人。很多文旅达人正是在这四年里发展壮大的。

  他说的磨难指的是,近日发生的京津冀洪涝灾害,使坐落于河北涿州的全国最大的图书物流仓储基地浸泡在洪水中,大量堆积在库房的书籍因为无法及时转移而被淹没,国内近百家出版机构遭受巨大损失,其中包括中图网。

  2021年7月起,海河流域遭遇持续强降雨,漳卫河发生历史罕见夏秋连汛。2022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处处长袁军等人在论文《完善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思考——漳卫河“21·7”洪水防御启示》中提到,海河流域骨干堤防达标率仅为65%,河道治理地区差异较大,泄流能力上下游不协调。部分控制性水库带病运行, 洪水调蓄能力不足。此外,河道管理薄弱,因多年未行洪,河道及滩地碍洪设施影响行洪。“21·7”洪水期间,卫河、共渠、卫运河等骨干行洪河道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阻水现象,增加了上游河道的防洪压力。

  “特价书是出版社处理的库存书。我们整合特价货源,卖特价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可以淘到低价好书。见书卖得好就调高价格,既吃力又不讨好,完全划不来。”中图网在官网“关于特价书的常见问题”中这样介绍。

  “7·31”政策,出自2020年4月30日,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西城区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的核心是,“2020年7月31日后在西城购房的家庭将全部多校划片在学区或相邻学区”,政策向市场明确了破除学区房狂热的决心。

  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公职人员的高利转贷行为,往往涉及个人权力的影响力,其危害性更大,隐蔽性更强,他们利用了个人权力影响力贷到款后,又加息转贷,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增大了金融风险。

杨奇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