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 紧扣高附加值环节精准招商

来源: 中华网
2024-06-27 16:06:03

  中新网甘肃金昌6月26日电 (杨娜)“甘肃要发挥资源富集、工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良好等比较优势,推动省属企业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企业合力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甘肃省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吴万华25日说,甘肃持续聚焦有色、冶金、能源等优势产业,紧扣产业链缺失环节、高附加值等环节精准招商。

  当日,甘肃省属企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招商暨产品推介大会在金昌市举行。近200家产业链合作企业代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负责人、金融机构代表、省属企业等齐聚一堂共谋“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产业链合作机遇。

  缘矿兴企、因企设市的金昌市,资源富集、基础完善。金昌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方太介绍说,金昌是全国最大的镍钴资源战略基地,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金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阮英表示,作为地处西部的工业企业,金川集团经过65年创新发展,构建了资源开发、冶炼加工、新材料生产研发完整产业链,形成了资源全球配置、生产多元布局的发展格局,在矿业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技术、人才、市场优势,成为全球同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企业。

  在此基础上,金昌市近年来不断深化高水平市企融合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聚力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2个千亿,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4个百亿”的“2+4”现代化产业体系,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镍钴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所需原材料77%以上可在本地生产供应。

  依托金川集团、酒钢集团、兰石集团、白银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甘肃紧扣产业链缺失环节、高附加值等环节精准招商,推动省属企业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与合作伙伴的资金、技术、人才、 品牌、市场等优势有机嫁接,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马斌说,甘肃比较优势与政策机遇叠加共振,为深化产业合作提供了宝贵机遇。同时,甘肃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蓄能增势,为深化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甘肃把链长制、链主企业培育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牛鼻子”,着力培植新动能。

  甘肃把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赛道”,着力打造新引擎。发挥镍钴、铜铝、钢铁等原材料优势,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电池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推动有色、冶金产业向高端延伸,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

  甘肃以最大努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深化产业协同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以此次产业链招商活动为例,马斌表示,甘肃不断提升政务环境的便利性、不断提升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不断提升要素供给的可及性,全省上下大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提质增效年行动”,为各类市场主体来甘投资兴业提供保障。(完)

  在台下,选手们猜想,要是这对夫妻打对手赛会是什么场景?而台上,夫妻俩并没有成为对手。廖珮盛坦言比赛时有些紧张,刘晓晖在台下捏着把汗。刘晓晖说:“隔着这么远,咱没有遥控也不能指挥他呀。”廖珮盛接了一句:“我就是看到他们时紧张,要是对手是我老婆,我就不紧张了。”刘晓晖斗嘴:“你是说看到我,你就赢了?”

  近期,美国能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工学博士阿尔俊·麦克贾尼在同海洋、生态、核物理等方面的专家共同分析东京电力公司公布的数据后表示,东京电力公司对核污染水的采样量以及放射性物质种类的检测过少,不足以说明排放入海的安全性。“排海方案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调查不完备,核污染水排海方案以外的其他有效替代处理方案没有得到充分讨论。”

  ——越开放,越发展。10年来,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吸收外资全球占比从8.2%提升到11.4%。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1.2万亿元,引资结构持续优化,主要来源地投资普遍增长,中西部引资稳步提升,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蒋建东说,在多个国家政策推进下,我国儿童用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一直有儿童急需药品上市。2021年全国共有47个儿童用药被批准上市,其中14个纳入优先审评审批,促进了儿童用药上市进程,明显改善了儿童临床用药水平。目前,还有更多儿童用药处在申报过程中,我国儿童用药问题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8/43/15351189813683318223.jpg" alt="外媒看中国国际舆论场中的中国热词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207180608"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对劳动力的替代渗透到各行各业。以机器替代传统人力,减少对人工劳动力的依赖,成为各行各业的大势所趋。对新生代的劳动者而言,也要加强自身本领锤炼,传承工匠精神,掌握一门扎实的技能,在变化的时代中提高职业竞争力。

李佑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