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7万余名考生雨中迎高考 作文题聚焦守正创新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09 01:28:53

  中新社北京6月7日电 题:北京6.7万余名考生雨中迎高考 作文题聚焦守正创新

  中新社记者 徐婧

  6月7日,2024年中国高考启幕。北京6.72万名考生雨中奔赴考场。

  今年,北京共设18个考区、105个考点、2066个考场、315个备用考场。8时许,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考点外,“笔下有乾坤,答题如破竹”等祝福牌在便民服务点醒目位置摆放,考生们陆续走进校门。

  等候区内,来自北京大学的同学们一字排开,为奔赴考场的学弟学妹加油。他们中,有人身着“新青年”字样的文化衫,有人手持会“鼓掌”的拍手器为考生助威。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7日早晨至傍晚北京有小到中雨。9时,语文科目开考, 人大附中考点外雨势渐强,不少家长依然停留在校门口旁边的等候区。

  闫女士佩戴竹子形状的耳坠,“希望女儿高考‘节节高’。”她告诉记者,今早比往常要提前出门15分钟,虽然伴着小雨,但得益于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措施,孩子8时就抵达了考点,“全家都支持她想在大学就读建筑专业的愿望,只要全力以赴就好。”

  今年高考,北京多部门优先为考生提供服务保障。公安部门开通了绿色通道,帮助考生快速办理居民身份证;轨道交通部门通过为持准考证的考生、家长提供“优先购票、优先安检、优先进站”服务,助力考生、家长便捷出行。

  “高考是孩子成长中的大事,每一名家长都放心不下。”家住人大附中考点附近的高先生打算全程“陪考”。他说,儿子曾多次在数学竞赛中获奖,高考更像是对未来生活挑战的一次“预热”,希望他在大学能专注数学领域,发挥自身长处,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今年北京高考作文分为微写作和作文两部分。其中,作文是以“历久弥新”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以“打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分析,两道作文题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倡导的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继承和再创造,辩证地守正创新是青年学子要持续思考的命题。

  11时40分,考生们陆续走出人大附中考点。在记者随机采访的考生中,多数选择了“历久弥新”这一题目。人大附中的池姓同学谈到,自己将题目分成“历久”与“弥新”两个层面展开论述,在“历久”部分使用名著的传承作为论据,“弥新”部分则讲述了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王姓同学以儒家思想谈起,“历经两千多年,这一思想能够传承且不衰,证明了其历久弥新的价值。”

  专家表示,“历久弥新”题目历史内涵丰厚,思考空间广阔。考生可深入思考什么样的“经典”“思想”和“精神”才能更显价值,它们何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那些未能传承的事物对今天又有何启示等。

  北京市八一学校的于姓同学选择了题目“打开”。在他讲述的故事里,一名年轻人走出自小长大的乡村求学,待学业有成归乡时,发现想象中闭塞的家乡早已被技术“打开”,成为更加智能的居所。回到家人身边后,他和父母在敞开心扉的交流中,实现了彼此心灵的“打开”。

  专家分析,“打开”既引导学生快速建立生活经验与作文题目的关联,又启发学生关注自身生活之外的更多“打开”,展现记叙类文本的写作或创作才能。

  据悉,2024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于6月7日至8日举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于6月9日至10日举行。(完)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法兰克福1月11日电(记者 马秀秀)“我们已经张开怀抱,欢迎客人,希望新老客户继续与我们开展更多的合作。”谈及此次参展,江苏康乃馨商旅用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曹诗雨如是表示。

  在这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用人单位到底冤不冤枉?

  盐城市淮剧团的院子里,停靠着一辆白色东风牌中型货柜车,车身上画着一个头戴雉翎、身背靠旗的武旦形象,看上去栩栩如生、威风凛凛。十几年来,盐城市淮剧团的演员们坐着这辆车,把一台台淮剧大戏送到大街小巷,送到田间地头。在盐城市盐都区,几乎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庄,都留下了盐城市淮剧团演员们的身影。

  庄英宏的行为是否属于未公开披露的信息,是否违反了信息披露有关规定,有待交易所的进一步定论。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保险的内涵和功能已从传统意义上狭义的农业生产,扩展到了农业、农村、农民等诸多方面。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农业保险在助推农业现代化、防止返贫、提升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抖音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近期,平台在例行巡查中发现,有极少数用户发布毫无医学根据的内容,例如“新冠退烧偏方——黄豆煮水喝”“艾叶和艾条熏烟可以消灭新冠病毒”“发烧时千万不能吃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等。上述内容先后被权威媒体和医学专家辟谣。对此,平台给予了持续打击与处理。2022年11月至今,平台共处理与疫情相关不实视频33.26万条,打标20余万条存疑内容。

许晏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