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新考古学论文:古基因组研究揭示玛雅人祭祀仪式细节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13 17:01:27

  中新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考古学论文称,一项研究通过对古代个体的DNA分析,发现了玛雅古城奇琴伊察埋葬祭祀仪式的更多细节。研究结果还展示了玛雅地区延续至今的基因传承。

  该论文介绍,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的古城奇琴伊察在古典时期末期(公元800年-1000年)成为玛雅人的主要聚居地。整个遗址中存在大量祭祀仪式的证据,其中,“神圣天坑”是一个有超过200具遗骸的巨坑,但关于其祭祀活动的细节仍不清楚。

  考古人员1967年在“神圣天坑”附近发现了一个地下蓄水池或储水室的结构,其中有100多具年轻人的遗骸。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Rodrigo Barquera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从其中64个个体身上提取了DNA并进行分析。该研究样本的放射性碳测年结果表明,这个蓄水池在公元七世纪早期至十二世纪中期一直在使用。遗传分析表明,这64个个体全部为男性,其中有25%的人是近亲,包括两对双胞胎。

  此次研究的遗传分析除了揭示出蓄水池中个体的身份,还通过与现今该地区居民的对比揭示出了基因的延续性。论文作者的研究发现表明,被献祭者来自附近的玛雅社群,而非更遥远的地方。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与免疫力相关的基因序列变异,表明该地区在殖民时期可能因传染病(如肠道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发生了适应性变化。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神圣天坑”附近蓄水池遗址所处背景下,当地古玛雅人有其更倾向的献祭方式,这也为该地区人们的遗传史提供了新见解。(

暖胃又暖心

  疗法涉及使用改良版的肺炎支原体,消除其致病能力,并将其重新用于攻击铜绿假单胞菌。改良后的细菌与低剂量的抗生素结合使用。

<strong>  围炉煮茶休闲新时尚<br /></strong>

<strong>  星星正从人类视野中快速消失</strong>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月20日),北京维持晴朗干燥天气,最高气温跌至零下2℃,最低气温仅有零下8℃,天寒地冻,公众外出需做好头部和颈部保暖。明天,北京将在晴朗中迎来除夕,后天起天空云量将逐渐增多。

  “目前我国尚未监测到XAY.2毒株,我们将继续跟踪国际动态,及时开展分析研判。”常昭瑞说,现阶段仍需加强个人防护,入境人员入境后如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要做好健康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

陈香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