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 大运河淮北段:昔日绘盛景 一脉传古今

来源: 千龙网
2024-06-30 22:14:15

  6月25日至26日,“何以中国·沿着大运河看安徽”网络传播活动走进安徽淮北,寻找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柳孜运河遗址有望明年5月开放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从河南进入安徽,首先流经的就是淮北。在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运河遗址正在建设永久性保护大棚。

  柳孜运河遗址属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故道遗址。1999年、2012年该遗址经过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唐宋时期的河道、河堤、石筑桥墩、道路等重要遗迹,出土9艘木质沉船及大批陶瓷器、骨角器、石锚、铜钱等重要文物,填补了运河考古的多项空白。其中,石筑桥墩是我国大运河建筑遗址的首次发现,在运河内发现如此多沉船尚属首次,大量隋唐宋3个朝代、20多个窑口的精美瓷器尤为珍贵。

  “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发现证明,柳孜是隋唐宋时期通济渠沿岸的繁华重镇。”濉溪县文物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遗址保存完好,对研究通济渠的流经路线、运河结构、河道变迁、水工技术、造船技术、漕运历史、商旅活动等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和文化价值。1999年,柳孜运河遗址还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不过,现在到柳孜运河遗址并不能看到遗址的“真容”。因为永久性保护大棚项目的建设,遗址目前处于回填状态。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项目为东南大学设计,建筑面积5575.2平方米,采用大跨度钢结构,模拟船的桅杆,形成主体结构,通过最少的结构支撑点支撑起建筑,最大限度减少对为发掘场地的干扰和破坏。预计项目主体今年年底完工,再经过展陈布置,争取2025年5月向公众开放。

  出土文物重现运河盛景

  千百年来,大运河滋养着一方土地,也留下了众多宝藏。在淮北市博物馆,与大运河有关的文物在这里悉数展出。

  淮北市博物馆又叫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整体建筑为帆船设计,造型古朴典雅但又不失现代气息,体现了隋唐运河文化和煤文化的元素,是通济渠沿线城市中展示大运河文化面积最大、内容最多、时间最久的博物馆。

  大皖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运河遗韵厅52米长的巨幅东阳木雕壁画仿佛史诗性长卷,生动的再现了隋唐运河开凿、巡游、漕运、码头繁忙的场景,人物生动,气势恢宏。

  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陶瓷器种类繁多,涵盖了隋唐宋时期全国南北二十多个著名窑口,这些珍贵文物在隋唐瓷器厅、宋代瓷器厅内得到了完美展示。其中,一件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抱鞠童瓷塑十分精致又憨态可掬。这件不足6公分,却浑身是看点的古代“手办”,已是淮北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复原了柳孜运河遗址。现场不仅能看到千年前的柳江口码头,还能看到“淮北舵”唐代货船和唐代独木舟。零散的船板、倾斜的木桩、散落的瓷器,再现了发掘时的现场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深挖大运河文化内涵

  大运河淮北段曾是国家的生命线,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还是一道蕴藏着无数宝藏的地下文化长廊。沿线文化遗存众多,两岸文化资源丰富,汉文化、酒文化、古乐文化、陶瓷文化、红色文化、雕塑文化等异彩纷呈,是中原文化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广泛知晓度、美誉度、阐释度。

  围绕大运河,当地也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在百善镇柳孜村,一座以厚重的运河文化内涵、优良的生态景观设置为依托打造的中国大运河柳孜文化园吸引了不少游客。这里有目前皖北种植规模最大的花海景观,正努力打造皖北旅游新高地。

  柳孜运河遗址所在的道口村,依托遗址、柳江口文化园国家 3A 级景区,深挖隋唐运河文化、农耕文化、民俗风情、村庄故事等资源。厚植隋唐运河文化内涵,形成农旅融合新业态,已形成“西有花海、东有荷塘”的千亩旅游景观带,形成道口特色文化,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

  作为淮北最具代 表性和标志性的文化品牌之一,淮北深挖运河文化内涵,大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三篇文章,打造特色最鲜明、环境最优美、保护最完好、利用最充分的大运河遗产淮北段景观带,争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先行市、示范市,让运河名城名片“靓”起来,运河生态环境“美”起来,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运河文化旅游“火”起来。

  公开资料显示,罗应光出生于1966年12月,云南镇沅人,曾任楚雄州委副书记,昭通市市长,云南省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厅长,云南省住建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党组书记等职,2014年任玉溪市委书记,2020年6月任云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同年11月主动投案,接受审查调查。

  李言荣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时,组织系统人员曾评价李言荣,“熟悉学校教学科研特点和规律,工作思路清晰,具备丰富的院系工作经历”。对于高校治理,李言荣同样有自己的思路。

  2022年年底,东京女子大学副教授家永真幸出版了《中国熊猫外交史》,讲述在中国历史中,大熊猫如何在政治和外交领域发挥作用。他在接受日媒采访时表示,“如果日本政府和中国政府的政治意图和时机匹配,熊猫的租借就会实现。否则将很困难。”日本右翼媒体也曾以“熊猫租借是中日关系现状的晴雨表”为题刊文,称租期长短之差背后的原因是中日关系的变化。

  与续梅类似,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潘碧灵也是跨机构履新,且此前未有在高校任领导职务的经历。潘碧灵长期在湖南工作,今年1月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月兼任湘潭大学校长。

  砂帆子说,未来她一定会去中国看香香,而且在学习中文,虽然很困难,但希望到时候见面至少能用一两句中文和香香打招呼。同样的是,悠史也有去中国看香香的计划,但当下更操心香香的搬家旅途和交配。他从上野动物园网站更新的信息中了解到,近期香香正值发情期,体重下降,健康状况良好。“香香能否适应从日本到中国的长途旅行,隔离生活会不会对她造成压力,环境变化会不会影响她自然交配……”悠史心中有很多疑问。

  当问及大熊猫与中日友好交流的关系时,福田丰说,“我不是政治家,也不懂政治,从动物专家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大熊猫保护工作,一方面重在栖息地,另一方面就是动物园。“大熊猫是位于生态系统上层的动物物种,保护熊猫等动物的努力也会关系到人类将来的生存,要把未来留给孩子们,这种心情是超越国界的。”

林吉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