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后可储备粮食75万吨 深汕粮食储备库火热建设中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26 10:12:06

  低能耗、新技术、高智能,建成后可储备粮食75万吨

  深汕粮食储备库火热建设中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旭 通讯员 王泽勋

  采用“新型双层顶”形式

  记者了解到,深汕粮食储备库项目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港后方区域,总用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17万平方米,分为南、北2个地块。粮库设计围绕“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山体水库等景观资源,打造现代、简洁、工业化的建筑风格。

  根据南方多雨、高温、高湿特点,该项目散粮浅圆仓采用“双层顶+屋面光伏”的新型双层顶屋面形式。双层顶形成的空气夹层大大减缓太阳曝晒对仓上层粮温的影响,同时夹层内湿热空气可经空气对流排出,大大改善仓内上层粮食的储粮环境。另外,双层顶屋面多道防水层防护,避免了传统屋面漏雨对粮食安全保管的影响。新型双层顶结合新技术、新工艺,将仓顶输送、通风、空调、布料等设备均设置在室内,避免日晒雨淋,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维护。和传统仓型对比,该仓顶形式可使空调控温节能50%,气密性提高50%。仓顶平屋面布置光伏板,太阳能光伏总装机容量为3534.85KWp,年平均发电量为382.85万度。

  此外,浅圆仓仓底采用平底架空多出口形式,该仓底形式 系统解决了浅圆仓仓底通风、气调、谷冷、出仓、清仓等问题。“平底”仓便于仓底出粮口和风道的均匀布置,利于整仓粮食的均匀出仓和通风。单仓17个出粮口可实现仓内95%粮食自流出仓,内、中、外3圈环形风道可实现仓内粮食全方位均匀通风和定向通风。仓底“架空”不仅使粮食储存空间脱离地面,避免地面返潮或洪水倒灌对粮食安全储存的影响,从空间上也给粮食自流出仓带来了便利,通过“架空”可使仓内的70%粮食通过侧壁无动力、无粉尘发放。

  利用新技术实现科技储粮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充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传统储粮技术进行迭代升级,实现科技储粮。利用智能通风技术能够精准判断粮食通风时机,减少无效通风,降低通风能耗。利用智能富氮气调储粮技术,通过终端传感器在线检测粮堆虫害和氮气浓度,自动分析、科学研断、自动启停制氮设备,精准控制仓内氮气浓度,实现有虫杀虫,无虫保鲜的功效。此外,智能通风、智能气调、谷冷降温、空调控温、温湿气水虫霉检测等技术紧紧依托一套智能化数字平台,实现储粮技术的有机融合,形成一套低能耗绿色储粮技术体系。

  在回答<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提出的上述问题时,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土法告诉记者,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主要关注于整车平台,以及能源动力、电驱系统、智能驾驶、车网融合等五个方面。浙江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水平总体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在燃料电池、电机和驱动器、车网融合等方面具有一定技术优势。

  平日里的观塘线列车往返调景岭和黄埔。轨道内,列车灯光倏忽而过;月台上,路人行色匆匆;车厢里,乘客们沉浸一隅,或坐着静思,或低头滑着手机,随时能感受到香港这座城市的快节奏脉动。

  2023年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应约会见陪同柬埔寨首相洪森访华的柬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

  曾经的煤港乱,变成了如今的港区美。“两湖三湿地”内,充足可循环的淡水,滋润着港区绿树红花,更引来了鱼儿游、鸟儿飞,将灰头土脸的港口变成了一座鸟语花香的“海岸花园”。

  北青报:“徐忠”这个人物对于您个人来说,吸引力在哪里?

  走进河南省封丘县应举镇毛寨村农民左景志的西红柿大棚,红彤彤的西红柿映入眼帘,“俺们种的优质新品种,‘金冠八号’产量高,施有机肥、不打农药,口感清甜鲜美。这不,又接到一沓订单。”毛寨村坚持绿色发展,以有机肥代替化肥,改善土壤结构,探索病虫害防治新模式,打造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现在,毛寨村的西红柿成为远近闻名的“金招牌”,年产量可达9000万斤。“下一步,还将继续推广绿色新技术,提升品牌价值,带动更多乡亲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村党支部书记申茂锁说。

林冠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