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新侨安置小区归侨家中欢笑声不断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17 18:40:37

  中新社广西来宾12月12日电 题:广西来宾新侨安置小区归侨家中欢笑声不断

  作者 陈秋霞

  冬日午后,印尼归侨刘玉珍位于广西来宾市新侨安置小区的家中欢笑声不断,茶几上摆满沙爹猪肉串、九层糕等印尼特色小吃。伴随节奏欢快的印尼歌曲,十余名身着印尼传统服饰的老头老太太手舞足蹈,其乐融融。

  1960年,9岁的刘玉珍和五个兄弟姐妹随父母从印尼回到中国,定居在来宾华侨农场,这里先后安置了印尼、印度、越南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五千余人。如今,跨越一甲子时光,曾经尘土漫天、一片荒芜的来宾华侨农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新城。120多栋高楼、3所高校和1所中学组成的教育园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原来的农场上拔地而起。

  “农场90%以上的归侨已喜迁新居住上高楼。”来宾华侨农场场长唐国强告诉记者,得益于2010年拉开的来宾华侨农场运营体制改革,归侨们逐渐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放下手中的锄头和镰刀,或进城进厂当工人,或自开门店做老板,生活悄然改变。

  “我的儿子和女儿都成家立业了,外孙也上大学了。我有 退休金,住的房子很宽敞,还有电梯。日子过得舒坦快乐。”古稀之年的刘玉珍依旧精神矍铄,说起晚年趣事,眉开眼笑。

  刘玉珍居住的新侨安置小区2016年建成,是来宾市兴宾区最大的归难侨安置聚集地。小区建有篮球场、图书室、警务室、政务服务大厅等。为丰富归侨们的文化生活,新侨社区招募侨胞组成志愿文艺队,开展文艺活动,并主动为归侨侨眷排忧解难。归侨侨眷以独特的东南亚风情歌舞和美食,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市民和游客,成为来宾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我们自编自排印尼舞蹈,在广西多地登台演出,还受邀到香港、海南、福建等地演出,和全国各地的归侨侨眷开展联谊,很开心。”印尼侨眷杨美珍说。杨美珍和刘玉珍一样,经历过艰苦的岁月,住过牛棚、瓦房。而今,她在来宾购买了商品房,实现四世同堂的圆满。

  “我们正在规划一个面积300多亩的归侨异域风情街区,让归侨侨眷世代传承的饮食文化、歌舞文化变成特色资源,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让‘侨二代’和‘侨三代’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唐国强说。

  今年36岁的梁兆明是“侨三代”。20世纪60年代,他的爷爷和父亲从印度回国,在来宾华侨农场开荒拓土发展农业。如今,梁兆明一家在政府安置政策帮助下,住进了面积129平方米、有电梯的楼房。梁兆明在来宾工业园区谋得一份工作,收入稳定,购买了一辆小汽车。

  改革浪潮同样席卷着来宾市另外两个华侨农场,以工业化实施改革的迁江华侨农场,成了铝产业“栖息地”,工业产值已超过百亿元人民币;以现代特色农业为引领的凤凰华侨农场,已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完)

  在颁奖典礼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致辞指出,2022年大家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这一年是完善选举制度之后“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全面落实的一年,也是逐渐走出疫情阴霾、重回发展轨道的一年。此次获选的施政十件大事,涵盖了房屋供应、交通基建、文化艺术、国民教育、提升管治效率等多方面措施、政策。自己在施政报告中亦提出了相应政策、措施和蓝图。很高兴香港特区政府施政的大方向能够迎合市民最关切的议题,让政府与市民并肩同行。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工业经济回稳向好,“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彰显。

  “小霞妈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了解到小霞爸爸长期需要服药,弟弟妹妹还需要上学,专门安排了专项帮扶经费,希望能缓解家里的困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市百合镇南岸村,慰问组登门看望了全国道德模范梁小霞的遗属。

<strong>  目前只有不到15%的岗位处于人力饱和状态</strong>

  “配套不足下,民进党离岸风机一支一支插,光电板一片一片种,不只破坏海岸、鱼塭,产生一大堆官商勾结的黑金利益,弄了半天,供电还不稳定。”有岛内资深媒体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辛苦了一年,春节好不容易放个长假出远门,还得为家中电器提心吊胆。连供电都不稳定,怎么过好年?

  马累国际机场问询处:(00960)3325511

黄士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