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药企“以缺逼涨”,守好群众“买药钱”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7-01 16:47:54

  丰收

  国家医保局近日再次约谈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下称“上药第一生化”),督促其进一步纠正不合理高价,剔除药品价格虚高空间,消除不良影响。这不是唯一一家被约谈的企业。2023年初以来,针对少数企业部分药品垄断控销、虚增成本、“以缺逼涨”等问题,国家医保局全年累计约谈企业23家,涉及30个品种,约谈药品平均降价超40%。(1月18日《经济参考报》)

  所谓“以缺逼涨”,是指少数药企通过制造“短缺药”假象,倒逼药价上涨价格虚高,从中牟取暴利。以上药第一生化生产的硫酸多黏菌素B为例,挂网价曾高达2303元/支至2918元/支。去年6月被国家医保局首次约谈后,该企业承诺降价至270元/支;最近再次约谈后,价格降到123元/支。该药品原价格之高缘于药企利用独家抗生素品种的稀缺性,虚增成本 ,“以缺逼涨”。

  少数药企之所以会“以缺逼涨”,是因为其善于利用短缺药大做文章。一方面,药企以“物以稀为贵”为由,暗示提高药价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药企通过垄断地位、联手作弊等手段来虚增成本,进而虚标药价。实际上,某些短缺药并非真的短缺,不但药品原材料供应充足,而且产能也没有问题。因此一些药品短缺现象是人为制造的假象,是相关药企为“以缺逼涨”找的借口。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普通群众对短缺药品往往很难比价,也不了解药品原材料供需、生产成本等内部情况,结果在无形之中承担了更多的用药成本。同时,“以缺逼涨”的药品一旦进入医保目录,也增加了医保基金支出。也就是说,少数药企“以缺逼涨”既掏空了群众的“买药钱”,也涉嫌从医保基金攫取不当利益。国家医保局、市场监管部门对“以缺逼涨”的药企进行约谈和处罚很有必要。

  虽然“以缺逼涨”是药企的“黑幕操作”,但仍然被有关部门发现,这既说明“以缺逼涨”终究会露出“狐狸尾巴”,也说明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监督卓有成效。只要对药品价格特别是短缺药价格、原材料等加强常态化监管,就会发现药企垄断控销、虚增成本、“以缺逼涨”等问题。医保部门已对问题药企采取监测预警、函询约谈、信用评价、信息披露等各种手段,进一步守护好群众的“买药钱”。

  新的征程、新的出发,让我们矢志团结奋斗,实干创造未来。每个人前进的脚步,叠加成国家的进步;每个人创造的价值,汇聚为前行的力量。昂扬奋进的时代画卷里,“每个人都了不起”。美好生活不会从天而降,宏伟蓝图不会自动成真。唯有团结奋斗,才能铸就更辉煌的伟业;唯有实干笃行,才能创造更灿烂的明天。前进道路上,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加快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我们就一定能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难发现,“同盟”“延伸威慑”“核”几个关键词不仅是奥斯汀对韩频提的,也是对菲强调的。

  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1日-27日,全国乘用车批发89.1万辆,同比下降50%,环比下降46%;市场零售98.5万辆,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43%。

  任 平

蜂炮开炸

  为解决以上问题,金融管理部门着力缓解房企流动性紧张、稳定房企合理融资。此前,信贷、债券、股权融资已“三箭齐发”,房企尤其是优质房企的融资环境已明显改善。数据显示,2022年9月份至11月份,房地产开发贷款累计新增1700多亿元,同比多增2000多亿元;2022年四季度,境内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1200多亿元,同比增长22%。

林乃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