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器官移植患者定期随访面临现实困境

来源: 南风窗
2024-06-13 03:12:39

男生女生差差差视频在线观看「前略。  之后,李慧对每个值班的医生护士、抢救点位、抢救车、抢救用品的种类、以及药品数量都做了详细的统计。但临时改造的方舱医院,只能满足基础的急救需求。面对两千多名患者,医护需要顶着巨大的风险与压力。“我统计过,每天的急症抢救至少有6例。”v2dkV-YrCPOnyuhQShNL7U8Jy-中新健康丨专家:器官移植患者定期随访面临现实困境

  中新网6月12日电(记者 张尼)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余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不过如今在我国,移植后不依从性一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

  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当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新生会“携手十年,再谱新篇”1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办。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随着我国移植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成功的移植手术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移植患者长期生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需要患者 长期、定期随访。

  “曾经就有一位肝移植患者在手术后因为没有坚持规律服用抗排异药物以及定期随访,在手术后又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移植中心教授陈虹在活动上分享了一则案例。

  陈虹表示,术后随访是监测患者长期健康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随访也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对于改进移植手术技术、优化患者护理方案以及推动移植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王伟强调,患者自我管理是术后长期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医生在随访时除了给予患者医疗上的帮助,还会给予患者生活方式、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包括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身体状况,识别问题征兆等。

  “目前国内的移植供体仍然非常稀缺,以2022年为例,肝移植的供需比大概是1:7,占比整体移植物需求量83%的肾移植供需比则达到了1:11,因此移植供体非常宝贵,且一场移植手术的费用动辄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此,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对于患者长期有质量的生活就显得特别关键,不仅需要保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还需要让患者保持免疫力,减少感染或肿瘤的风险。”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强调了移植供体的来之不易,她呼吁关注术后随访。

  中新经纬12月17日电 (张澍楠)今天(17日),元旦假期首日火车票开抢。疫情期间,坐火车需要注意什么?热门线路车票是否充足?

  从2018年12月退役军人信息搜集工作中发现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到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他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但当《环球人物》记者来到张富清家里时,仍然有感动直击心底。

  “因为天气冷,秋冬本来就是献血的淡季”,姜哲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山东省内这一轮的“血荒”大约从11月中旬开始,街头上人群太少了,在发出多轮呼吁后,献血缺口也暂未得到缓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