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商走访内蒙古:这里有“点燃”我的小火苗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7-09 09:34:03

  中新社呼和浩特11月25日电 题:侨商走访内蒙古:这里有“点燃”我的小火苗

  作者 奥蓝

  “我是第一次来呼和浩特进行产业考察。(这次的见闻)不断‘点燃’着我的小火苗,让我燃烧。”王琳达是中国侨联常委、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也是一名正在探索转型的侨商。“我是老地产商了,也做教育,现在想做一些向环保方面转型的事情。”

  这几天,她以北京侨商会成员的身份,应内蒙古自治区侨联邀请,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考察。此前,京蒙两地侨商会签署《京蒙侨商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发挥两地侨商会独特优势,助力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数月来,双方已多次互动。

  24日晚,刚刚结束在呼和浩特市为期两天的产业考察,王琳达接受中国新闻社专访。

  “(北京侨商会)之前专程来内蒙古走访,说确实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这一次,我们不仅想看看呼和浩特的产业政策,也看看这里的企业。”王琳达介绍说。

  在这里,考察团队看到了在沙漠里养牛来改善生态的产业模式,将牛粪变成天然气燃料的当地企业,像旅游公司又像科技公司的无人化奶业工厂,还有吸引不少头部科企入驻的绿色算力小镇……

  “很震撼!”“很振奋!”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王琳达带着团队白天考察,晚上开会。“我希望大家能一起合作共赢。我要看看有没有参与的机会,做这样对企业好、对国家和社会都好的事情。”

  “内蒙古以后会发展得很快。”王琳达告诉记者,过去,大家总认为内蒙古这样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会比其他地区慢一些。但如今,依托清洁能源、绿色算力等绿色产业,独特地域优势和相关配套政策,未来可期。“这里仅仅5年就能新建起一座比较完善的小城镇,服务大数据企业。(这个效率)我没有想到。”

  “我就觉得是我们的缘分啦。”这是连日的走访考察中,王琳达常说 的话。在她看来,内蒙古企业家踏实诚恳的沟通态度,淳朴忠厚的民风,政府对招商引资的迫切与重视,很容易让人产生认同感。

  “以侨引侨,以侨架桥,以侨引智,以侨引才。”内蒙古自治区侨联主席王宏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群团组织,侨联向来是侨商侨企的“娘家”。“我们也希望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侨界力量,让更多侨商侨企参与其中。”

  王琳达也告诉记者,虽然她很少到北方、到内蒙古来,但与内蒙古华侨华人的沟通却并不少。“我们都很爱自己的祖国,很爱自己的家乡。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祖国和家乡的优势介绍出去,把国外的好朋友带回来。”

  “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引来更多的侨商,共同助力家乡的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华蒙科创环保科技公司专注生态环保约20年,王佐是总经理,也是一名侨商。他告诉记者:“有这样的机会和平台,让北京侨商与内蒙古侨商融合在一起,我们非常开心。”

  “别说是尾声。”25日,王琳达计划返程。“内蒙古还有很多资源待开发,我们应该继续深入了解。我会再来,也号召更多的侨商来内蒙古看一看。”(完)

  ——— 中国万里驰援刻不容缓 ———

  元

  新京报讯 据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官微消息,2月13日(周一),天气晴,机动车限行尾号5和0,北京中小学开学首日,全市近200万名中小学生返校开学,又恰逢周一常态早高峰,受通勤、通学出行叠加因素影响,路面车流量加大,城市路网运行将呈现交通压力突出,高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特点。为此,为保障好广大市民交通出行,特别是中小学生通学需求,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发布2023年首个交通出行预警。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212/1994756422.png" alt="" />

  <strong>姚洋:</strong>贤能体制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中国人根本就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也不相信绝对平等。中国人相信努力,努力就应该有回报。

  自2009年合作社成立至今,从最初的7个人发展到如今的40多人,涵盖了5个村,农机器具达到40余台,建成大豆和玉米种植、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郭依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