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通、华润、海王医药……20余家医疗企业涉嫌串标,部分被终身禁止参与采购

来源: 海外网
2024-06-26 12:57:36

车流量大!成都周边高速部分站点临时关闭茄子视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 北京报道

  另外2024年5月31日发布的公告涉及国药控股(乐山)川药医药有限公司和国药集团甘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4月22日发布公告涉及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

  医改专家徐毓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关于集中招标采购,国内普通医疗机构多年来一直严抓此方面问题,不论是规则还是秩序,整体已经相对比较规范,而军队医疗机构的系统可能有所区别,有自己专属的招标采购体系,可能相对来讲医疗机构自主权会有所不同,那么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也与其他超标采购有所区别。

  终身禁止参加采购

  上述涉嫌违规的医疗企业面临的处罚似乎较为严重,例如对于广西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公告显示,该企业在参加麻醉机、呼吸机医疗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活动中,涉嫌存在串通投标,同时在医疗设备相关项目中,涉嫌存在虚假投标等违规行为,根据相关规定,拟给予终身禁止参加相关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

  对于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由于在采购活动中,发现2家供应商投标文件内容异常一致,属于视为串通投标情形等违规行为,拟禁止其3年内参加联勤保障部队全部产品类别采购活动。同时还有多家医药或医疗器械企业均被拟给予禁止3年内参加相关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

  此外,军队采购网在6月内发布的失信处理公告中涉及15家医疗企业,其中云南九州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参加科研设备项目采购活动中,存在串通投标等违规行为,根据规定禁止其3年内参加相关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活动。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禁止期内,该企业法定代表人控股或管理的其他企业同样禁止参加上述范围采购活动,投标代表人禁止代理其他供应商参加上述范围采购活动。

  徐毓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串通投标往往就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很多同行企业之间较为熟悉,所以在投标过程中仅是做样子、走形式,“今天我给你帮忙,你中标,明天你给我帮忙,轮到我中标。不只是医疗,基建领域之前同样如此,虽然是同领域多家企业投标,但实际上最终结果是什么、谁应该中标,大家早已心中有底。”

  据了解,串通投标可能会明显抬高中标价格,根据《中国审计》杂志发布的文章,某公司曾与其他投标人串通进行围标,实际购进该套设备只有163.8万元,但医院与该公司签订的合同价为346万元,按照市场30%的平均利润率测算,医院多支付约133.06万元。本应该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却被部分人利用,暗箱操作,招投标形同虚设。

  其实除了医疗企业,部分医疗机构也可能存在“恶意串通”等问题,例如近期四川政府采购网发布了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中江县第二人民医院在招标过程中与中标供应商“交往过密”,会内期间供应商曾多次参加院长办公会,不但对项目的具体实施内容、预算成本作出发言,还为该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并最终中标。

  而在整个医疗领域中,医疗器械似乎是围标串标的“高危”领域,根据相关研究,大型医疗设备属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生产厂家少,产品各有特色,可比性相对不够,竞争严重不足,因此围标串标活动相对容易。

  而且“围标”现象形式多种多样,编制的招标文件也可能具有倾向性,例如对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进口件要求和评分办法,有意写入有利于某一投标方和不利于其他投标方的内容,人为因素比较大,容易产生倾向性,不明真相的其他供应商只能充当陪标的角色,限制公平竞争。

  反腐的一环?

  军队采购网密集性发布上述公告,或许与2023年8月发布的《军队物资服务采购整肃治理专区问题线索征集公告》有关。

  为加强物资服务采购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力度,该公告要求全面整肃采购秩序,征集相关采购管理部门或采购机构存在违规违纪问题;供应商存在虚假投标、围标串标等问题;评审专家存在互相串通、与供应商勾连、评审不公等问题;以及采购单位在需求提报等阶段存在问题的线索。

  而本次征集线索的时间跨度似乎也较大,2023年7月发布的《关于征集全军装备采购招标评审专家违规违纪线索的公告》(下称《公告》)显示,主要征集2017年10月以来装备采购招标评审活动中专家违规违纪问题线索。

  在徐毓才看来,这可能也与新一轮的医疗反腐有所关系。

  在2023年5月发布的《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发布被认为是2023年医疗反腐的开端,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3年7-8月份为反腐最为激烈之时。而上述《公告》也是在此时发布。

  进入2024年,5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其中就强调招采环节监管——要求加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力度,紧盯项目招采、目录编制、价格确定、项目申请、新药申报、回款结算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医药领域风险,聚焦虚开发票、虚假交易、虚设活动等形式违规套取资金用于实施不法行为,保持打击高压态势。

  招采领域其实也正是行业问题频发之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涉医腐败案件判决2954件,其中发生在医疗机构的案件,医院占比达77.4%;发生在招采领域的,医疗器械、药品和耗材采购的占比达82.6%,主要表现形式为商业贿赂、回扣和欺诈骗保;发生在关键岗位的,行政部门占了49.2%,排名前三位的部门分别为采购办、药剂科、财务处,临床科室占了16.6%,前三位的科室是骨科、普外科和心内科。

  而当前医药反腐也正在更加严格,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8日,2024年至少已有超150名医药卫生系统“关键少数”被查,范围涵盖地方卫健、医保、药监领域“一把手”以及医院、药企、高校管理层。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