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故里”话成功 多个台湾宫庙社团参访福建南安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27 20:37:30

  中新网福建南安6月26日电 (孙虹 林应权)今年是民族英雄郑成功诞辰400周年。26日,台湾新北金山承天宫、彰化郑成功庙、台南郑成功庙、高雄美浓石母宫、台南大学以及台南市文化协会一行70余人到访“成功故里”福建南安,共话郑成功文化。

  其间,台南市文化协会理事长周芷茹及创会理事长郑道聪、台南郑成功庙主委郑荣豪、金山承天宫主委何清良、美浓石母宫主委钟锦炫、彰化郑成功庙总干事郑文斌等台胞代表与南安市台办主任王碰生互动交流,并交换礼品。

  郑成功是泉州南安石井镇人,1661年至1662年初从福建出发,挥师东征,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沦陷了38年的祖国宝岛台湾。300多年来,郑成功一直作为民族英雄被两岸同胞传颂。

  郑成功在南安和台湾两地留下的丰富遗产见证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在台湾,民众把郑成功奉为“守护神”,鹿耳门、安平古堡、延平郡王祠、郑氏家庙等与郑成功相关的文物遗迹遍布岛内,每年都有信众组团回到福建南安郑成功陵园和祖庙进香拜祭。

  当天,台南大学教授张伯宇将自己多年来调研全台各地精心制作的《全台主祀郑成功庙祠与相关奉祭场所地图》,赠送给郑成功故里南安。据其介绍,目前台湾主要奉祀开台圣王郑成功的宫庙共203 间,其他有奉祀的庙宇则不计其数

  在郑成功庙,参访团进香朝拜,感恩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夷、开发宝岛、教化惠民的丰功伟绩;在延平王祠,参访团听取讲解员的介绍,了解民族英雄郑成功光辉的一生,感受其身上所体现的爱国御辱、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奋发图强的精神品质,领略英雄故里深厚的人文积淀;在庄严肃穆的郑成功陵园,参访团献上鲜花贡品,虔诚祭拜民族英雄郑成功。

  据悉,南安已于今年5月启动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系列活动,“序曲”“有戏”“庆典”“传承”“视师”“循迹”“融合”7大主题25场活动,将持续举办至年底。其中,8月的庆典将邀请两岸同胞齐聚,共赴民俗祈福踩街,共游成功故里、共话成功论坛。(完)

  在海外居住了15年的“高高”要重新适应故乡生活一点都不容易,不仅要完成隔离检疫、习惯吃家乡菜外,还要慢慢适应当地的气温变化。

  基础研究当下的根本困境,实质上指向经费分配结构问题。专家指出,基础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基础性、长期性和难以预测性。对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而言,这种以竞争性项目为中心的支持模式会造成科研人员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主义导向,在选题上更看重能否在短期内出成果,使得基础研究有限的经费并没有流向真正重要的原创性研究上,经费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这样的模式并不十分适合基础科学研究,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探索。”庄辞说。

  此外,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表示,“丫丫”进入了老年期,其生理机能会不断下降,所以在饮食方面要给它提供更易吸收和营养均衡的食物;还要密切监测它的活动、体重、进食量等反映身体状况的健康指标。

  而都江堰的平均气温偏低,对于抗寒能力较弱的老龄大熊猫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因此,饲养师也在其内舍安装了取暖器,维持室温15℃左右,并在它睡的“床”里铺垫软物,覆盖麻袋,使其晚间休息时能更加温暖。

  在“梅姨”画像公开后的几年里,不少地方传出疑似“梅姨”现身的消息,但均被警方辟谣。申军良也曾多次来过黄砂村,也始终没能获得有效信息。

  她感慨,基础研究领域能做出成绩、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一般是30多岁,而中国的年轻科研人员却困于“追求短平快项目”的浮躁内卷之中。

王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