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耐游泳正当时 远离中耳炎、红眼病这样做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27 14:45:24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王媛

  酷暑盛夏,游泳成为孩子们夏日解暑、运动的不二之选。游泳在带来凉爽的同时,也可能成为外耳道疾病、中耳疾病、红眼病的诱因。每到暑假期间,广州各大医院都会迎来相关病例就诊高峰。

  中耳炎未痊愈去游泳导致再发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吴旋主任医师分析,小汪的急性中耳炎发作是由于游泳后鼻子呛水诱发,与上次中耳炎未治愈密切相关,他需积极抗炎一周以上,近期不能再去游泳,否则会引起鼓膜穿孔流脓。

  如何降低游泳时中耳炎发生风险?吴旋建议:

  1.选择相对清洁、维护良好的泳池。泳池水质不达标,存在较多的细菌、化学物质,易增加中耳炎风险。

  2.游泳时,使用耳塞保护外耳道,能尽量避免耳道进水。使用鼻夹,正确换气,避免呛水,减少咽鼓管途径致感染风险。

  3.尽量避免跳水、潜水等水压突变动作,减少中耳气压损伤;采用正确的游泳姿势,避免呛水,如呛水后需避免用力擤鼻,防止脏水经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

  4.游泳结束后,如出现外耳道进水后闷堵不适,可将进水耳朝下,手指捏住耳廓的顶部,轻轻向后上方提拉,拉直外耳道,尝试同侧单脚站立后跳几次,借助液体的自身重力,让其自然流出,再用棉签或纸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干。亦可以尝试用吹风机柔风吹干外耳道。

  5.避免游泳时间过长,减少耳朵在水中的浸泡时间;保证睡眠时间及质量,饮食均衡,提高机体抵抗力。

  暑假游泳要提防红眼病

  每年暑假也是眼科就诊高峰,除了来配镜矫正近视 的孩子外,游泳后眼睛出现不适来就医的也不少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鲍炯琳介绍,游泳容易感染的眼病比较常见的有急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即俗称的“红眼病”)。一般发病特别急,游泳后不到一天就可发病,发病时会感到眼红、发烫、沙涩、刺痛,眼睑红肿,结膜水肿,分泌物多,黏液样或脓样,早晨起床后,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等。这种情况要尽快就医。

  有部分孩子游泳后眼睛有些发红,有异物感,不过这很可能不是“红眼病”,而是游泳池水中的氯或其他杂质对眼睛角膜上皮刺激引起的不适。家长可以用人工泪液帮孩子冲洗下眼睛,再观察一两天,多数就可以自行缓解。如果孩子症状加重、眼部分泌物增多,则应尽早到医院排查原因。

  “之前民众所处的大环境整体较为安全,大家打疫苗的动力不足。”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朱华晨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国内近期快速批准多款疫苗,应和防疫措施调整、经济发展需要等多个因素相关。

  但若是开始发烧,由于老年人基础代谢弱,体温反映不明显,烧到37.5度就要引起警惕了,烧到38度则要考虑送医,老年人的38度相当于年轻人发烧的39度。特别是本身身体状况很差,例如癌症化疗阶段,就必须送医了,这主要看个人情况和体质决定。

  除审查外,《征求意见稿》中与股东有关的新增条文中,还包括对于股东监管强制措施和股权转让强制执行。刘晓春分析,这主要是为避免成为银行股东后,滥用权力,行为失范,但依然可以控股银行,不受法律约束。

  与此同时,杜娟的同事开始呼叫120,但打过去一直占线,杜娟和同事在病人身边一直等到8点,120救护车才赶到。“特别难呼叫”。

  曾光介绍称,2003年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9年应对导致世界大流行的“新型H1NI流感”,以及2020年我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采取了“乙类甲管”。此前已有的经验是随着病原体的演变和疫情管控的需要,我们可以在适当时候,将“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降级调整为“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不再按甲类管理,甚至最终可以调整为“丙类传染病丙类管理”。

  《征求意见稿》明确,银行业第三方机构是指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资产评估、资信评级、信息科技、征信、审计、会计、法律等服务的机构。

王怡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