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年孔子故里感知儒家文化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18 08:04:28

  中新网山东曲阜6月16日电 (李明芮)“这是杏坛,是孔子昔日为学生们悉心授课、传播智慧的地方。这是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也是后人向孔子表达敬意与怀念的圣地。”15日,在导游的讲解下,40余名中美青年在孔庙的石刻碑坊间,沉浸式感知沉淀千年的儒家文化。

  当日,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权益部主办的“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旗舰活动健康卫生主题交流持续举行,中美青年走进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参访孔庙、孔府、尼山圣境大学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踏足中国之前,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学生塔拉·马尔科姆就在中文课中对儒家文化有所了解,能有机会亲临孔子的故乡,深入探寻儒家文化的精髓,她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在孔庙和孔府内,她更是被那些古朴典雅的建筑深深吸引。“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仿佛诉说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让我不禁驻足凝望,惊叹不已。”

  同塔拉·马尔科姆一样,来自旧金山大学的招生助理主任贾斯汀·恩克梅尔跟随 交流团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孔庙、孔府之中,也被苍松翠柏、古老建筑所吸引,他用镜头记录下眼前的画面。“太震撼了,一定要记录下来,回去和我美国的朋友们分享。”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学生克拉丽莎·罗恩则对《论语》深感兴趣。在尼山圣境大学堂体验书法时,她与记者交流《论语》经典名句。谈及“德不孤,必有邻”时,她好奇地追问其意思。在记者解答后,她说:“没想到几个字就蕴藏这么深刻的内涵,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所启迪。”

  “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塑造了人们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通过深入交流和理解不同文化,我们能够跨越文化障碍,深化彼此的友谊。”随团志愿者殷玉洁告诉记者,此次交流活动为她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使她有机会倾听美国青年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文化特色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看法。“这种双向的沟通与交流,为中美青年相互之间的理解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美国,如果提到中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肯定首推孔子。”作为此次活动美国青年学生和学者的召集者,美国载格勒国际儿童发展协会会长刘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实地踏访孔庙、孔府、尼山圣境大学堂,便是希望美国的青年学生和学者们能亲临其境,以目之所见、手之所触、足之所至,真切地感知孔子的智慧和儒家文化的内涵。“孔子虽为古人,但他的精神留存至今,将我们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青年学生和学者,都聚集在孔子故里。希望通过此次参访交流,中美青年都能更深入地了解儒家经典,感受中华文化。”(完)

  郭祁琦运气好一些。资金吃紧,他们一边扩大销售区域,一边依靠研发新设备,申请专利。“农机方向的科技创新比较少,我们申报一些省级、国家级的项目会相对容易。”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依靠科技部的项目获得200万元的补贴才渡过难关。

  “现在确实有很多人辞职回家创业,拍视频、记录生活,但我发现他们压根就不像一个新农人。”杨小强说着大笑起来,“我看他们打着伞出去拍视频,就觉得(滑稽)。”杨小强认为,现在的受众都足够聪明,渴望看到真实的生活,如果决心成为一名新农人,就要做好将自己融入自然的准备。

  张璟在调研时发现,目前参与“乡村振兴”的农业经营者、社会组织、MCN机构等主体间的利益连接机制仍不健全。“地方政府该做什么,经营主体该做什么,社会组织该做什么,乡村培育出的‘新农人’又能做什么,还不清楚,还没有磨合好。”张璟告诉记者。

  过去一个多月以来,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接连访华,为冰封的中美关系带来了“解冻”的契机。而这位半个世纪前曾推动中美关系“破冰”及建交的“老朋友”的到来,不仅受到了中国官方的高规格接待,也获得了民间的高度关注。

  此外,合作的快递公司价格亦时常波动。“我们发货的网点,要是完不成他们的任务,运费就好商量,你说啥就是啥,他们一旦完成了任务,价格就高了。”张明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郭祁琦则总是想起大二的那个暑假,他跟着从职业高中毕业的表哥“进社会历练”,因为曾向长春的欧亚超市卖过漾濞核桃,采购经理又找到他们,希望由他们帮忙,到漾濞隔壁盛产柑橘的宾川县采购一批柑橘。

林思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