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已完成220个慢行交通体验提升项目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30 16:39:09

  中新网上海12月5日电 (浦帆)滨水步道、枫香景观大道、复合立体步行廊道、桥下景观空间……在静安区的苏河湾慢行示范区,市民可以享受“一步一景”、惬意舒适的慢行体验。这是上海打造“宜行宜骑、全龄友好、活力四射 ”的慢行交通网络的缩影。

  记者5日从上海市交通委获悉,今年上海市220个慢行交通体验提升项目已全部完成。其中,网络完善类项目42个,空间融合类项目84个,设施提升类项目94个。此外,亦有14个慢行示范区创建完成。

  上海市道运局设施运行监管处副处长王冠男介绍,近年来,在双碳战略背景、人民城市建设理念下,慢行交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22版《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坚持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取向。2023年,公交出行和慢行交通体验提升被纳入民心工程。

  苏河湾慢行示范区是上海今年创建完成的14个慢行示范区之一,将生态绿地、里弄文化、时空天桥集于一体。结合苏河湾公共绿地整体设计,将历史建筑、文化活动、新兴业态融入绿地和水岸空间,增加立体慢行活动通道和活力滨水慢行空间,形成系统性的慢行活动网络和满足居民休憩娱乐的滨水开放公共空间。

  “我们是想倡导慢行交通的理念,苏州河滨水区域是比较适宜倡导慢行的,以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为主。”静安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市政科科长应立仁表示,这块区域周边覆盖轨道交通,可达性与便利性也很强,具有较强示范性,今后将逐步把慢行理念推广向全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市共打通34处慢行断点,新建18座跨阻隔桥梁或地道,共计新增约29公里人行道和约28公里非机动车道。新增立体慢行设施12处,慢行与蓝绿、街道、桥下空间融合整治72处。此外,对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等慢行设施也进行了大面积更新改造。(完)

  从空间特点看,2013-2022年,北京市各区域PM2.5浓度整体持续下降,南北浓度差距由2013年的63微克/立方米缩小至2022年的16微克/立方米。空间分布从“南高北低”变为各区逐步向好、均匀趋同。

  高原之上,铁甲“怒吼”

  <strong>瑞信亚太区财富管理部大中华区副主席 陶冬:</strong>2023年在我看来是财政政策发力的大年,同时货币政策也会有相当的配合。2023年的宏观政策是以财政政策和房地产政策为两大“抓手”展开的。

  据介绍,广州将从营造国际化生活环境、提供便利化政务公共服务、满足多元化国际教育需求等多方面推进建设国际化街区。其中,除了打造新型国际化街区消费模式,优化街区外语标识规范化建设外,广州将在相关区域内为外籍人士提供出入境、停居留、工作许可等事项的“一站式”政务服务,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发展。

  北京市民任女士去年5月为常出差的丈夫购买了一款69元的新冠保险,主要看中的是3000元隔离津贴保障。12月丈夫抗原检测阳性后,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咨询保障条款是否有变化。她当时并没有直接申请理赔,只是简单的业务咨询,但保险公司内部多方辗转迟迟没有明确回应。4天时间,她打了十多个电话,才有保险业务员回复“无法理赔”。

  1月4日,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板桥镇银装素裹,美不胜收。板桥镇位于南漳高寒地区,由于持续低温寒冷天气,雪后大山如同披上洁白的轻纱,把整个大地装扮得分外妖娆。

童启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