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网络正能量,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6-27 22:24:15

  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左雨晴) 乡村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对促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传承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今年3月,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经过初选、专家审核评议、网络展播投票、终选以及结果公示,550件网络精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用声像影与图文,绘就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走过中华大地的上百个县城,怀揣理想的青年们走进田间地头,成为带头致富新农人,岭南的黄皮果林、山东德州的甜蜜红薯、河南周口的金色麦浪……在如诗如画的山水间,小产业成了大文章,串联起广大农民的就业创业梦,也成为乡村振兴梦的生动实践。

  如今,乡村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火爆出圈的贵州“村超”,不仅是比拼激烈的体育赛事,更是贵州榕江各民族的超级大联欢:侗族大歌的悠扬歌声,苗族姑娘的盛装舞蹈,地道的乡味美食……富有乡村气息的比赛,增强了村民对村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刻画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幸福模样。

  中国式美丽乡村成为发展“金名片”,也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浙江,“千万工程”20年实践激发世界回响,整洁的街道、多彩的田园不仅吸引外国友人 居住、兴起“洋家乐”,更赢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在世界赞誉中显示出中国推进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智慧。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832个脱贫县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96元,脱贫劳动力每年务工就业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每个脱贫县都培育形成了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承载着文明记忆、家国情怀、血脉传承,中国乡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展望未来,我们将坚定信心,共同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乡村力量。(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30/79/17322784677366382355.jpg" alt="" />

  记者近日走访湖南省水稻、油菜生产大县湘乡市、湘潭县,看到农村一派“冬闲人忙”景象。很多像李俊德一样的“新农人”一边冬种,一边维修保养或添置农机、修水利、建高标准农田,大有兔年放手大干的架势。

  《通知》强调,要加强排污口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河湖长制、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地方水污染防治相关工作机制作用,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建立健全“市县自查—省级核查—流域海域局抽查”的监管模式,并明确了各级开展核查、抽查的重点。生态环境部依托现有生态环境信息平台,建设全国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动态管理排污口排查整治、设置审批备案、日常监督管理等信息。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各流域海域局定期报送排污口相关信息,加强数据共享,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 祁增蓓 党敏嘉

  “业务精、技能熟、体能硬才能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我也时常在训练中这样要求他们。”弟弟史晨祥说。

  意见强调,要持续加大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惩治力度,对涉粮问题线索开展清底式“回头看”,应查尽查、一查到底;紧盯涉粮乱象背后的腐败问题,深入查办“影子股东”“影子公司”“国皮民骨”以及关联交易、套取资金、输送利益等案件,从严从重惩处,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重点围绕粮食收购、存储、轮换、销售等环节,严肃查处“以陈顶新”“先收后转”、空进空出、压级压价、吃拿卡要,以及敷衍塞责、玩忽职守,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高度重视办理挂牌督办的问题线索和案件,集中清理盘点,快查快结;适时向社会公开通报重大典型案例,让干部警醒、知止,形成严的氛围。

蒋淑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