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东莞台商二代创业记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08 22:45:14

  中新社东莞6月7日电 题:东莞台商二代创业记

  作者 张杨彬 王庆然

  一根纺织纤维如何变成手机挂绳?“90后”台青陈睿彦大概没有父亲懂。但如果问一根手机挂绳如何销往世界?陈睿彦谈起来可就滔滔不绝。

  “传统产业如果不转型,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他认识到,如果工厂只做纺织品代加工,或许将很快陷入令人疲于应付的价格战。

  去年底,陈睿彦正式创立自己的品牌,专营手机挂绳等织带品,他称之为“一次小尝试”。“做工厂与做品牌是两回事,工厂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订单的利润空间,但是建构品牌的开始阶段很难用投入产出衡量。”

  依靠自有工厂生产线优势,加上在电商和社交平台有针对性地投放品宣内容,陈睿彦的“小尝试”逐渐成熟起来,吸引了来自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客户。他计划品牌未来将向定制化、多品类发展。

  相较于三四十年前,大陆的许多产业结构和样态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台企难免在发展中遇到瓶颈,而更多的台商二代,在“转移”或“转型”中选择后者。

  台青李国诚“登陆”已有12年。在“接棒”父亲的机械厂后,他积极尝试开发智能化软件,用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过去当客人的设备出了故障,我们要到现场检修才知道原因,再做下一次备件准备。后来我想是否能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去一趟就能解决。”从设备物流数据传输到工业生产管理系统,李国诚说,如今不仅故障处理的效率更高,用户还可以随时在线查看生产数据、生产状况,便于作出经营判断。

  除了陈睿彦、李国诚等在父辈企业相关领域创业的台商二代,还有一些台青选择在新赛道闯出一番天地。

  台青欧政韦就决定做点不一样的。父辈经营五金行业,他则因由一次带孩子看病的经历,开始进入涉台医疗领域。

  “20多年前,为方便台湾乡亲看病,东莞、深圳的一些台商自发建立了专门的台湾医生门诊,聘请岛内医生驻诊。”欧政韦介绍,这种服务体系在保健预防、老年照护等方面比较成熟,通过搭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平台,台湾医生门诊或可服务更多患者。

  2021年,欧政韦开始将设想落地。“通过我们开发的小程序,患者不但可以检索到区域内最近的台湾医生门诊,还可在线上社群与台湾医生沟通病情。”

  目前,这款小程序已与东莞、深圳等地的20多家台湾医生门诊 达成合作,而在使用者中,有逾七成是大陆用户。

  东莞市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长期从事两岸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据基地观察,近年越来越多的台商二代注重在品牌、营销、科技、文创等方面的创新。“人们或许倾向于把初代台商看作是创业者,其子女则被视为接班人。实际上这已不是单选题,多数二代都已朝向转型和创业发展。”李国诚说。

  他一共收到了80多名小学生的报名。王印本打算招一个班,结果报了四个班的人数。制作水火箭的报名门槛是三年级以上,也有不少一二年级的孩子找到他说想学,王印不想挫伤孩子们的热情,他先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当放宽入门的标准,分成四个班开课。

  这种模式下,近年来,北生所在细胞程序性死亡、感染与天然免疫等多领域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20年过去,它仍是中国科研体制内的“特区”,模式没有得到复制和推广。

  申军良觉得,家里变化最大的是晓莉。申聪刚回家时,她依然不爱说话,状态也不是很好,家人团聚之后重启生活,她慢慢才变得开朗。到现在,她已经能在直播里流畅地介绍产品了。

  得知消息后,申军良愣了几秒钟,语无伦次地说:“走在路上15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但我也很担心,那些还没找到孩子的家长怎么办?”

  印度是2023年G20轮值主席国,策划组织了几十场相关会议和活动,会议主题涉及青年、科技、创新、减债等,优先关注“绿色发展、气候金融、包容增长、数字经济、公共基建、技术转型、妇女赋权”等领域,多达50多个印度城市参与其中。

  这种传统也得到了传承。别人家孩子小时候同学聚会是去踏青、逛公园,锦州孩子从小学开始,同学聚会就是海边烧烤。有人带炭,有人带炉子,有人带串儿,有人带佐料,分工配合,革命友谊从小就在烧烤中建立了。所以,在外地上学工作的锦州孩子回到锦州,跟同学的聚集地永远都是烧烤店。

林辛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