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ED成为大型赛事标配应有共识

来源: 人民网
2024-07-03 12:15:23

  ■ 社论

  让AED这样的“救命神器”成为赛事标配,并不是多么难的事,主要还是意识和观念应该跟上。

  连日来,17岁中国羽毛球小将张志杰在印度尼西亚比赛中不幸离世的消息,牵动人心。7月1日,印尼羽协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医院的治疗和检查显示,张志杰因突发心脏骤停离世。

  就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印尼羽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向世 界羽联提交书面申请,请求修订医疗团队在未经裁判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入场的规则

  应该说,运动员在赛场突发身体不适,有着一定的偶然性。但尽可能地将这种偶然性风险降到最低,考验的是赛场应急处置的专业性,以及相关规则的合理性。张志杰生命悲剧背后,相关方面是否存在救治不力的责任,又是否能够推动相关规则的优化,包括印尼羽协、世界羽联等在内的各方,有必要给予严肃调查和回应。

  除此之外,关于大型国际赛事现场急救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配备问题,也值得关注。从目前的公开信息看,张志杰倒下后,紧急救治上引发争议最大的一点就是,现场医疗团队并未携带AED,也未对他施行心肺复苏术(CPR)等急救措施。这被普遍认为是导致错过最关键急救“黄金4分钟”的原因。

  特别是目前,印尼羽协认定张志杰系因突发心脏骤停离世后,这一质疑更为强烈了。因为,AED被看做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现场医疗团队如果及时启用了AED,或就避免了最坏的结果。

  在国际赛场上,这也是有成功经验的。2021年欧洲杯足球赛期间,丹麦队员埃里克森在比赛中也突发心脏骤停,此后各方的抢救应对被视为是教科书级别。其中一个关键细节就是,球员倒地仅52秒,AED设备就抵达。

  的确,受制各种因素,不同赛事间的医疗保障水平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让AED这样的“救命神器”成为标配,并不是多么难的事,主要还是意识和观念要跟上。

  其实,大型赛事保障中配备AED,目前在中国国内就已经比较普遍。如在近几年各地流行的马拉松赛事中,AED就已经基本成为标配。

  不仅在各类比赛中,甚至不少地铁车站、体育场馆也配置了AED。像2023年8月,深圳一市民在羽毛球馆打球时突发倒地,后就被球场内配备的AED成功急救。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医疗保障,不能还不如一般体育场馆。

  此次张志杰比赛的印尼场馆及现场医疗团队是否配备了AED,目前还待进一步调查披露。但结合公开信息以及印尼媒体在事后呼吁国际羽联强制所有医疗队配备AED的举动,世界羽联的赛事保障标准中,或并没有对主办方和医疗队配备AED作硬性要求。

  若属实,这一制度性缺陷所放大的安全风险,理应经由此次悲剧事件,得到科学严肃的审视,并及时对相关规则给予修正和完善。

  事实上,不只是羽毛球比赛,在这起引发全球关注的悲剧发生之后,国际体育界也应达成共识,努力推动AED真正成为所有大型国际赛事的标配,为降低运动员的突发风险添加一道有力保障。

  总之,希望每一条生命,都能得到更多的庇护。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出现的悲剧,但未来尽量少一些类似的悲剧,却是可以、也值得努力的方向。

  据悉,晚会分为往事、奋斗、融入、希望四个篇章,通过朗诵、合唱、舞蹈、魔术等多种形式,回顾了华侨华人早年创业、2008年保护北京奥运圣火传递、2011年配合利比亚撤侨行动以及融入当地社会的故事。

  这也为甬舟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可行基础和经验。

  江苏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周进萍表示,除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平台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自我监管,规范使用算法进行青少年内容的制定。另一方面,还应避免矫枉过正,过度或“一刀切”地调整内容非但不能起到教育引导的效果,反而会让青少年失去兴趣,应提升青少年模式的体验质量,提高未成年人和家长使用满意度,使其更好发挥保护未成年人的作用。

  在珠峰这个目标出现之前,张洪工作只是为了挣钱,单纯为了活着,“但这不是我想要的”。不甘于生活平淡的张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一个抽象的理想,想要做出点事,但在同样长的时间内,他不知道那件“真正想要的”具体的事情是什么。

  KBG战队打野高建淋(ID:DaT)荣膺总决赛最有价值选手。他在决赛中多次贡献精彩操作,凭借出色的意识将个人优势转化为团队优势,成为队伍获胜的关键。

  <strong>突破滚子精密加工技术</strong>

蓝紫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