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秦州花牛苹果探种养“双保险”:畜禽粪污变“肥水”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29 13:30:51

  中新网兰州3月15日电 (王牧雨 田鹏鹤)仲春时节,甘肃东部乡间土壤渐渐解冻。走进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花牛苹果优产区的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西坡梁,果农们正忙着准备今年花牛苹果的补苗春栽。在连片林地对面的山头,秦州区林联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东帆,却忙着为一处养猪场的5000多头猪替换新舍,清理畜便。

  十多年前,天水花牛苹果的市场趋于饱和,眼见苹果的销售额一天不如一天,冯东帆很是着急,“要想提高果品的质量,用什么肥料就很重要。最好的肥料还得是动物粪便做成的有机肥。”冯东帆说。

  “做单一种植还是有风险。赶上苹果销量不好,再加上买肥料的开销,负担很重,不如开一家养猪场配套发展。”2017年,在秦州区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冯东帆注册成立了天水润联牧业有限公司,发展年产1万头猪的猪场。“2019年养猪场投产,赶上了好行情,带领村民们挣了不少钱。”冯东帆笑着说。

  猪场产生的粪污经过地下管网 ,进入三级沉淀池固液分离后,固体经腐熟发酵后制作成固体有机肥,厌氧发酵后的液体有机肥通过水肥一体化管网输送到苹果园区,实现了种养循环利用,也提升了果品品质。“苹果行情好,就在苹果上多赚,猪肉市场行情好,就从卖猪上多赚,等于上了‘双保险’。”冯东帆说。

  无独有偶,在秦州区皂郊镇杨湾村丰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闫小刚为了种好苹果建了养鸡场。“有机肥还田,种出的苹果硬度、色度、品质都好,去年每斤红富士卖到5到6元。”闫小刚说。春播时节,闫小刚一刻也不得清闲,他既要去果园准备果树育苗,还要将15万只鸡产生的粪污加工成有机肥,为“订单农户”提供足够的“肥水”。

  记者在合作社的有机肥加工车间看到,经过堆肥、造粒、翻抛、发酵、筛选等流程后,原本令人避之不及的粪污,“摇身”转化为改善土壤、培肥地力的“香饽饽”。闫小刚介绍说,该合作社去年春播期间销往附近村镇260多吨有机肥,走出了一条资源化利用、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的路子。

  秦州区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邵小强表示,近年来,秦州区积极推广“畜—果(田)、畜+有机肥”等资源化利用模式,鼓励种植大户施用有机肥,拓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了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完)

  春节期间,大部分家庭都会囤积很多类别的食物,在此期间避免食物种类过于单一。每日准备三餐也避免应付了事或连续多日食用剩菜剩饭。为了达到食物多样,可选择粗细搭配、荤素搭配、颜色搭配,每种食物都少吃一点,即使不能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的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多而全。

  首先,结合群众需求。北京冬奥会激发了国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而冬奥场馆正是推广冰雪运动、带动全民健身的绝佳场所。比如,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放约6000平方米的冰面供公众滑行,实现了从“最快的冰”到“大众的冰”的转变;北京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则面向社会举办冰球和花滑课教学活动,让普通人得以体验冬奥运动员的感觉。乘冬奥之风,一批冰雪运动项目正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再利用的冬奥场馆则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

  李东鄂说:“从得知肯尼亚成为首批试点恢复出境团队游的3个非洲国家之一,我的电话就没有断过。肯尼亚的旅游组织机构、园区、酒店业、餐饮业、租车等行业的负责人都在第一时间与我沟通,商讨如何优化配置,更好地服务中国游客。目前收到的2月份到3月份的订单量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还增长了30%,其中包括一些中高端的、超长的、超大的团,让我们感受到了旅游市场春回的暖意。”

  “虽然现在人类对宇宙的观测已经延伸至130亿光年以外,但迄今为止,太阳仍然是浩瀚宇宙中唯一可供人类详细研究的恒星。”甘为群说,“太阳上发生的活动,不只影响着地球和人类,也可能在其他恒星上演。所以人类对太阳的物理过程越了解,对宇宙的认识也会更深刻。”

  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突破,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丁云鹏的《玉川煮茶图》同样描绘唐代名士卢仝煮茶的情景,是其晚年创作的工笔精细画作。画面上的卢仝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茶炉,全神贯注的神情细致入微。

吴刚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