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更有作为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03 05:27:4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更有作为

《求是》杂志评论员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今日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中更好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是新征程上中国外交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刚刚过去的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多国领导人密切互动,留下许多精彩瞬间:在克里姆林宫宽敞明亮的会客厅,中俄领导人促膝长谈直到夜色渐深;在白云山麓的广州松园,中法两国元首临水而坐,观景品茗,共赏《高山流水》的琴韵悠长;在“彩虹之国”南非,拉马福萨总统郑重为习近平主席佩戴“南非勋章”,这是授予重要友好国家元首的最高级别勋章和最高荣誉;在天高云阔的旧金山斐洛里庄园,中美元首会晤、午宴、散步,深入探讨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大发达国家的正确相处之道;在温暖如春的越南河内,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给予中国领导人最隆重礼遇、最热烈欢迎,两党总书记手拉手交谈、肩并肩前行……

  透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时刻,世界聆听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铿锵足音,见证一个东方大国广交四海宾朋、共行天下大道的昂然正气。

  “中国必须有 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交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倾注巨大心血。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领导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战胜了各种困难挑战,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从十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创立和发展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开辟了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彰显了我国外交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树立了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人类社会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文明互鉴的正确方向;坚持元首外交战略引领,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和建设性作用;全面运筹同各方关系,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拓展全方位战略布局,形成了范围广、质量高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搭建了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坚定意志和顽强斗争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引领国际体系和秩序变革方向;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巩固了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

  在风云变幻中坚守人间正道,在危机挑战中勇毅前行。新时代中国外交从容自信、劈波斩浪,战略自主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我国已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这些成就的取得、变革的实现,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指引。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用“六个必须”精辟概括新时代外交工作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即必须做到坚持原则,在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站稳立场,牢牢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团结争取世界大多数;必须体现大国担当,坚持弘扬独立自主精神,坚持引领和平发展,坚持促进世界稳定和繁荣;必须树立系统观念,以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把握大势、统筹兼顾、掌握主动;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和根本方向,同时开拓进取,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坚决反对一切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有力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六个必须”的宝贵经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系统全面的整体,明确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原则立场、科学方法和独特优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中国外交开创新局的重要指引。

  新征程上的中国外交,是充满光荣梦想的远征,也是穿越惊涛骇浪的远航。只有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更有作为。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综合判断,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可以也应该实现更大作为。新征程上,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开辟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新境界,塑造我国和世界关系新格局,把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到新高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营造更有利国际环境、提供更坚实战略支撑。这是新形势赋予我国对外工作新的历史使命。

  “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从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新年贺词中,世界再次感受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和坚定意志。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顺应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现如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光辉旗帜。

  究竟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深入思考、不断丰富其内涵。概括地讲,就是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我们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于人类依然面临的诸多难题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从不讳言。放眼全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霾不散,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人类社会亟盼走出危机困境、走向持久和平与繁荣的正确道路。

  2023年4月,一则重磅消息轰动世界:在中方见证下,沙特、伊朗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正式恢复中断7年之久的外交关系。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这场“历史性和解”,纷纷“为中国外交点赞”。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国家间矛盾分歧树立了典范,是新时代中国扛起大国责任、成功推动政治解决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的生动缩影。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直面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重大挑战。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为国际社会走向长治久安、实现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就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切实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就是顺应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要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世界各国要共同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坚持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确保多极化进程总体稳定和具有建设性。要坚决反对逆全球化、泛安全化,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坚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党的领导对于做好对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大政治优势,外交大权在党中央是实现党对对外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原则和根本体现。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才能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使外交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全面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才能始终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中增强定力、把握主动。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强化党领导对外工作的体制机制,推动外交队伍建设,加强各地区各部门协同配合,不断巩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确保党中央对外工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如2022年财政收入下降2.1%的上海虽然拥有基数较低的优势,但仍然认为,经历疫情冲击后,企业经营持续承压、保链稳链持续承压、稳岗就业持续承压,财政增收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稳固。

  一位点赞数达2156的题主“R**yl”回答称:“有一次从香港转机坐国泰,第一次坐,不知道里面水有多深。媳妇有点感冒于是她问空姐‘有没chamomile tea’前三个字是普通话,空姐直接不理,又问了一次,被白了一眼然后用英文回‘not for your class’当时就生气了。结果空姐被我用一口东南亚味儿的英语骂了几句之后就把菊花茶端上来了,还跟我们道歉……应该是把我当东南亚人了。”

  据微信公众号“东丽人大”消息,4月26日,天津市东丽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二次会议,任命连欣为东丽区副区长。据微信公众号“北辰人大”消息,4月27日,天津市北辰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三次会议,任命杨占雷为北辰区副区长。

  “转移支付制度设计需要在调动地方积极性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之间寻找到平衡,如果转移支付资金地方无条件使用,虽然可以调动地方积极性,但是资金可以依据地方政府偏好配置,流向更能体现地方政府政绩的方向。”吕冰洋分析。

  在地方政府收支矛盾加剧的背景下,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愈发依赖中央转移支付填补收入与支出的缺口,这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创下纪录背后的现实矛盾。

  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特别简单,就是台湾当局拒绝美国打“台湾牌”,认同“九二共识”,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原则,我相信台海地区就会风平浪静,就不会再有战争风险,也不会有冲突。那么台海和平与稳定这是可期的,两岸和平交流与繁荣也都是可期的。

邱俊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