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最新发声:我们认为现在正逐渐进入一个稳定的监管环境阶段 希望能够在2027财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02 07:40:05

jizz女,

  来源:新经济学家智库 New Economist

  上周,美国投行摩根大通在上海举办了第二十届全球中国峰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期间与该行北亚区董事长兼大中华区投资银行业务副主席Kam Shing Kwang进行了对话。

  以下为蔡崇信与Kam Shing Kwang的对话全文:

  KSK(Kam Shing Kwang):无需我过多介绍蔡崇信,但我仍想特别提及的是,在他众多的身份中,他不仅是一位热忱的慈善家,更是布鲁克林篮网队的老板。我深感荣幸,今天能够在此和您进行对话。马云曾在2005年我们的第一届峰会上发表过演讲,我们非常荣幸和高兴能在二十周年峰会上邀请到你。在我们深入探讨阿里巴巴的业务之前,我希望先听听你对于布鲁克林篮网队和纽约自由人队接下来赛季的展望,以及我们是否能期待他们前往中国进行巡演?

  蔡崇信:首先,非常感谢你们的邀请,能站在这个舞台上是我的荣幸。同时,我也要向你们表示祝贺,第二十届中国全球峰会的成功举办!

  关于纽约自由人队(WNBA篮球队之一)的比赛,新赛季已经拉开帷幕,我们目前的战绩为四战全胜,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好兆头,预示着接下来的赛季也会很顺利。至于布鲁克林篮网队,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我认为我们上赛季的表现并未达到预期,我们未能进入季后赛。但我们希望重新调整球队,确保我们能够长期竞争。

  当被问及作为老板想要为球队带来什么时,我认为“赢在当下”与“建立可持续的赢球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果仅仅追求眼前的胜利,我们可能会牺牲球队的未来而采取短期的交易策略。然而,我的愿景是为布鲁克林篮网队构建一个长期、稳健、且能够持续赢得比赛的文化。

  重组赋予年轻CEO更多权限,专注于两大核心业务

  KSK:这种哲学似乎也适用于阿里巴巴。自去年9月接任阿里巴巴董事长以来,你已经对管理层进行了全面的重组,并推行了一系列变革。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这些变革背后的理念?特别是,你将如何激发阿里巴巴持续增长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曾推动阿里巴巴从服务中国小企业的市场起步,发展到如今拥有超过十亿消费者的跨国科技巨头。我们注意到,有批评声音认为,在最近一年的重组中,这种创新精神可能有所减弱。

  蔡崇信:大约一年前,我们决定进行重大重组。这背后的主要考虑是希望确保我们的决策更加迅速高效,因此我们赋予了更多业务团队主管自主权。毕竟,让一个集团CEO每天做出上百个决策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们通过权力下放,让业务部门和年轻人才拥有更多决策权,以缓解CEO的工作压力。接着,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我的现任职位便是这些调整的产物。

  令人欣慰的是,我现在与一位比我年轻许多的CEO共事,他就是负责日常运营的吴泳铭。他在公司内部享有极高的威望,因为他曾是这家公司的创始成员之一。我们都曾共同在那个1999年的公寓里奋斗,他参与了主要平台如淘宝、支付宝以及这些平台货币化技术的开发。吴泳铭拥有出色的领导才能,他完全有能力担任公司的CEO。

  在这个新架构下,我们的目标是更加专注。如果你看看今天的阿里巴巴,我们向员工传达的内部信息是,我们将专注于两大核心业务:电子商务和云计算。当然,我们还有许多支持这些核心业务、对公司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

  例如,我们通过饿了么平台涉足外卖业务。那么,外卖配送是否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或许不是。但饿了么对我们来说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因为它建立的即时配送基础设施不仅可以用于送餐,还能运送药品、鲜花、水果等新鲜易腐物品。

  这种基础设施对我们来说是战略性的,因此它是我们业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明确了哪些是核心业务,哪些是战略性的支持业务,以及哪些是非核心业务或金融投资,我们将根据情况逐步调整和优化这些业务。

  训练AI模型就像教育孩子,阿里三种方式参与AI竞争

  KSK:在本次峰会的讨论中,人工智能成为了核心议题,而阿里巴巴无疑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积极投资者。请你分享一下,你认为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在全球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及具体在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又将如何发展?

  蔡崇信:对于我这个非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来说,坐在此处谈论它就像是班门弄斧。但请允许我以门外汉的视角,尝试解读这一前沿科技。我们的观众中不乏有人工智能领域的精英,他们日复一日地致力于相关研究。然而,对于像我这样的门外汉而言,理解人工智能的一个直观方式,便是观察当前它如何聚焦于大语言模型。这些模型试图模拟人脑,以实现接近人类智能的机器智能。

  这一过程犹如我们教育孩子。想象一下,你将孩子送入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他们最终可能获得博士学位,甚至多个领域的博士学位。这正是大语言模型竞赛的实质。当人们竞相展示各自的大语言模型时,他们其实是在说:“我有一个拥有三个博士学位的孩子,他在生物学、数学、心理学等领域都很精通。”

  关键在于,如果我们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人工智能和机器智能的训练,就会意识到,培养一个优秀人才需要漫长的过程——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通常需要16年,甚至更久,他们还可能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博士学位。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我们仅仅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就让大语言模型在知识和某些数学计算方面达到了与人类相当的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博士生的水平。这种进步的速度之快,既令人感到害怕,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三种不同的参与方式。首先,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我们深信机器智能将不断进步,机器将变得越来越聪明。当前,很多人都在谈论通用人工智能(AGI),即达到通用智能的理想状态。我们坚信,虽然具体实现取决于对AGI的不同定义,但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必将拥有具备AGI特性的机器。就像某些孩子,他们可能物理学的非常好,而人工智能也将同样擅长物理。但如果你让它们一天内交10个朋友,人工智能可能做不到。所以在某些方面,机器甚至可能比人类更聪明,但在其他方面却还是不如人类。

  我们坚信AGI的愿景,并相信人工智能会持续提升。如今,随着“扩展定律”的提出,我们更加确信,通过不断增加数据资源和计算能力,大语言模型在性能上的提升将呈现超线性的增长趋势。这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因为它意味着只要持续为机器提供数据,其智能水平就能不断提升。

  数据之于机器,就如同食物和书籍之于人类,是成长和进步的关键。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阿里巴巴已经开发出了名为“通义千问”的大语言模型。这款模型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它是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完美结合的产物,也是我们追求智能发展愿景的具体实践。

  其次,我们拥有蓬勃发展的云计算业务。在业界,阿里巴巴可能是极少数同时拥有强大人工智能业务和领先云计算业务的公司之一。深入剖析行业格局,你会发现微软与OpenAI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但两者的独立地位意味着他们未来可能会分道扬镳。微软实际上并未拥有自主的人工智能开发能力,他们基本上将这项工作外包给了OpenAI。亚马逊在云计算领域虽有所建树,却缺乏自主研发的大语言模型。Meta尽管推出了开源的大语言模型Llama,但其在云计算方面尚未建立起坚实基础。唯一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均具备竞争力的美国公司是谷歌,但它在这两项业务中的排名均为第三,一些人认为谷歌在某些方面可能还无法与OpenAI匹敌。

  而阿里巴巴则独树一帜,我们不仅在云计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更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这种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的紧密结合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使用我们人工智能服务的人——无论是通过开源版本还是专业版API访问——都离不开强大的云计算能力的支持。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开源人工智能社区ModelScope,汇聚了众多其他公司的开源人工智能技术。当用户在我们的社区内使用这些开源人工智能工具时,他们自然需要计算资源,这正是我们云计算收入得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事实上,上一季度我们的人工智能业务在云计算中的收入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这无疑证明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结合的巨大潜力。

  我们参与人工智能的第三种方式是将其广泛应用于垂直领域。我们坚信,在多个垂直领域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至关重要。以电子商务为例,通过人工智能,我们能够更精准地推荐消费者购买哪些产品。例如,当你想要为朋友选购生日礼物时,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你挑选出最合适的礼物。同样,在虚拟试衣间体验中,人工智能能模拟出衣物在你身上的效果,帮助你判断衣物是否适合。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作为你的个人助理和客户服务代表,提供及时且贴心的服务。这些在电子商务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令人难以置信,充分展示了其巨大的潜力和优势。通过这些方式,我们深入参与并致力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因为我们坚信它将为未来带来更多可能性。这正是我们全力以赴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因。

  KSK:阿里云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云计算平台,你们同时拥有云业务和人工智能业务的独特地位确实令人瞩目。我非常喜欢你们将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养育孩子相比较的比喻。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深知抚养孩子的艰辛与漫长。此外,除了你们自主研发的大语言模型外,你们还对另外五个大语言模型进行了战略投资。请问,你们是否看到了这些模型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及你们如何评估这些投资的进展?

  蔡崇信:当然,大语言模型之间的协同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模型在利用我们的云计算资源时,无疑会促进我们云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这也是一种对冲策略。在过去的25年里,我们深刻认识到,在选择专有模型、开源模型或投资其他模型时,分散风险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我们不能只依赖单一路径。这让我想起了约吉·贝拉(Yogi Berra )的名言。他说:“当你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时,只管勇敢地前行。”虽然这句话咋听起来可能有些让人费解,但其背后的意思是,面对选择时,我们要勇于尝试不同的道路。这正是我们的策略,我们希望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实现风险的对冲。尽管如此,构建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对我们来说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设定未来十年目标,2027年3月营收恢复两位数增长

  KSK:接下来,我们稍微转换一下话题,探讨一下阿里巴巴当前面临的挑战。显然,地缘政治局势日趋复杂,你们正面临监管的压力,同时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你如何看待这些挑战对阿里巴巴的影响?

  蔡崇信: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你提到的监管、竞争压力、地缘政治等,这些都是当前中国科技公司普遍面临的挑战。在过去三四年里,这些负面因素 也同样影响到了阿里巴巴。然而,阿里巴巴的焦点始终放在增长上。我们致力于技术创新,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我们的核心业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最终也为我们的股东带来回报。

  对于监管和地缘政治的影响,我们认为现在正逐渐进入一个稳定的监管环境阶段。在这样的环境下,监管政策相对可预测,我们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至于竞争,从阿里巴巴成立之初,我们就一直处于竞争之中。但竞争并不仅仅意味着削减成本,你必须保持一种成长型的心态,而这正是我们所秉持的。

  我们决定专注于我们的核心电子商务和云计算业务,并设定了未来10年的增长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恢复营收增长,并希望能够在2027财年,即2027年3月底之前,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这是我们的规划,也是我们对未来的坚定承诺。

  KSK:这一刻对于阿里巴巴的投资者和股东来说,无疑充满了期待。我相信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会很高兴。你和阿里巴巴的联合创始人马云在25年前携手创办了这家公司,共同见证了公司历经两次重大变革的辉煌历程。请问,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你的领导风格是如何逐渐演变的?同时,能否分享一下你对阿里巴巴未来愿景的展望?

  蔡崇信:回首25年前阿里巴巴初创时期,我作为金融和法律领域的专家,担任了公司的CFO,并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长达13年。那时,我的工作相当日常化,不仅要关注投资者关系,还要确保会计、税务以及内部审计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以确保公司的财务数据准确无误,并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财务部门来处理这些事务。然而,当今天我再度回归并担任董事长时,这个职位的职责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作为集团管理团队的一员,我们与CEO共同决定如何分配公司资源,这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涉及到人员的配置,比如决定谁将负责哪个部门的运营工作。一旦这些决策做出后,作为高层管理者,我会全力以赴确保这些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这涉及构建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我不仅要负责任命业务部门的CEO,更要确保他们的直接下属同样具备出色的能力和素质。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我也会积极协助他们进行人才招聘,确保每个岗位都能找到最合适的人选。同时,我会制定激励计划,将个人的财务利益与公司的整体业绩紧密联系起来。在设计这些计划时,我会充分考虑资本资源的分配,确保公司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与15年前相比,我现在的工作更具战略性,它要求我为公司制定明确的方向和愿景。我深知,只有让员工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潜力,公司才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因此,我会尽量让CEO们和运营团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他们能够在一线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合理的决策。因为他们在一线,最接近我们的用户和客户,他们应该是做出这些决策的首要人选,而不是我。

  KSK:在座的许多阿里巴巴的股东和潜在股东都非常关注公司未来的发展,他们对公司未来一、三、五年的表现有何期待?

  因此,股东们可以期待我们管理层对关键事务的专注,以及清晰明确的战略方向。我们深知哪些事务至关重要,哪些则相对次要,因此我们将不会在不必要的事务上浪费资源。目前,我们的投资组合中包含了一些非核心业务,这些业务并非我们的核心焦点,因此我们将致力于寻找合适的退出策略。

  展望未来,我们仍将继续对部分非核心业务进行投资,但我们会更加审慎地管理这些投资。正如大家所知,我们在上一季度已经出售了部分非核心金融资产,并宣布了基于这些销售收益的特别股息。为了更高效地管理这些事务,我们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团队,以确保它们不会分散我们运营管理团队的主要精力。

  自嘲没人愿意陪打篮球,自律和充足睡眠是健康秘诀

  KSK:在今天的对话即将结束时,我想与你探讨一个轻松的话题——关于体育。作为NBA球队的拥有者,你是如何保持最佳状态的?你会和球队一起打篮球吗?或者,你又有何秘诀来保持健康?令人惊讶的是,你在过去的25年里似乎没有太大变化。

  蔡崇信:很多人可能误以为,拥有一支NBA球队就意味着我可以和球员们一同在赛场上竞技。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并没有这样的特权,尽管他们偶尔会尝试。不过,他们并不情愿与我一同打球。至于我自己的孩子们,我现在甚至无法强迫他们与我一同打篮球。我有两个儿子,都曾在高中时期打过篮球。一个21岁,另一个17岁,但现在他们都拒绝与我同场竞技,因为我打得并不够好。

  对于如何保持最佳状态的问题,我认为自律在锻炼方面至关重要。饮食、休息以及规律的生活习惯都对我的状态产生了影响。然而,我面临的一个挑战是经常旅行,时差对我的生活节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过去,我常常在抵达新地方后立即去健身房锻炼,但现在我更倾向于优先考虑睡眠而非锻炼。

  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为什么你要睡觉》。这本书主要探讨了睡眠的重要性,它指出世界上99%的人需要至少七到八小时的睡眠。如果你认为自己是那1%的特例,事实上,你并不是。我也曾以为自己是那1%的特例,比如在我们公司2014年上市前的六个月里,我每天都只睡3或4个小时,持续了整整六个月。但我要说,这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最终你会崩溃的。(编译/金鹿)

责任编辑:张恒星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