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用心用情传黄埔“接力棒”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6-24 04:47:17

  中新社上海6月23日电 题:两代人用心用情传黄埔“接力棒”

  作者 范宇斌

  100年来,黄埔精神代代相传。

  黄埔2期生胡靖安将军之女、香港大中华会主席胡葆琳再次回到从小生活的故乡——上海,这里也曾是她听父亲讲述战争经历的地方。

  “黄埔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胡葆琳2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为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是每一位黄埔后代的责任与使命。

  2009年,胡葆琳带领部分黄埔后代访问台湾,开展交流。2010年,她参与创办“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论坛已举办九届,以黄埔精神为纽带,团结两岸黄埔同学及亲属。

  如今,更让胡葆琳欣慰的是儿子——汇勤资本董事长兼行政总裁、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江山。“我虽没见过外公,但母亲经常讲外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的故事,爱国的种子早已埋在我的心里。”江山谈及,自己曾跟随母亲去黄埔军校旧址参观。

  “‘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是一种信念、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也是年轻一代创业奋斗的强大力量。”江山表示,他愿意继续发扬黄埔精神,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大局结合起来,贡献黄埔青年力量。

  来自台湾的黄埔4期生邝飞雄外孙、黄埔10期生杨继寰之子杨思圣表示,黄埔情缘联结两岸。2004年,他把儿子杨保罗从台湾带到上海,一起瞻仰了四行仓库旧址,他希望儿子能牢记这些救亡图存的革命先辈。

  “活在当下的我们不用经历枪林弹雨,那么就应该对待生活更加努力,对待读书更加用功。”杨思圣说,希望黄埔精神在儿子人生中有一席之地,愿意去接受,并能跟前辈一样,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事情。

  杨保罗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他来到上海定居与学习后,渐渐理解父亲的苦心。“在革命先辈当初奋斗的地方,感受历史的光辉。当我第一次来到四行仓库,聆听父亲讲述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经过,黄埔前辈的不屈气节深深感染了我。”

  “我也慢慢适应了上海的生活,在这里完成了学业。因健康产业在大陆有很好的市场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毕业后我选择体育作为事业发展方向。”杨保罗分享道,“来到大陆20年,我见证了大陆日新月异的变化。”

  杨保罗表示, 青年是两岸的未来,希望从自身做起,当好两岸的桥梁纽带,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希望两岸黄埔青年互学互鉴、相依相伴、同心同行,传好历史的接力棒。

  为了让更多青年成为同心同行、携手奋斗的好朋友、好伙伴,“黄埔精神·青年传承”计划23日在上海正式启动。当日,沪港澳台四地黄埔青年代表共同宣读倡议书,立志要做黄埔精神的传承者、两岸融合发展的推动者、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践者。(完)

  彼时,三门县农行启动农户贷款“整村推进”工作。对贾韩贵而言,难的并非工作,而是要在村民面前突破自己不善言辞的短板。

  随着各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部分低收入劳动者会迎来工资调整。

  临绘《清明上河图》发现的疑点

  这一切,其实距离2007年魏红祥主动提出给孩子所在的北京海淀某知名小学开设科学家进课堂课程,也仅仅过去了15年。

  从甘肃阿克塞县城出发,汽车绕行于沙漠边缘,路程24公里,但行驶时间却将近1个小时。1月6日,记者在库姆塔格沙漠沙山沟特大桥下见到了李国忠和工友们。

  为进一步助力乡村医生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治工作,天使工程项目计划于1月11日、1月12日、1月15日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开展“天使工程助力乡村医生抗疫系列讲座”,邀请相关专家与乡村医生分享春节返乡基层疫情防治及健康检测、基层疫情防控合理用药、中医药物对症治疗及康复指导等基层疫情应对手段。

谢淑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