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计划加量:年内超百家公司发布相关公告,涉及资金超90亿

来源: 华商网
2024-06-18 21:27:4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 广州报道  今年A股市场调整依旧,3000点仍然面临考验,不过底部迹象越来越明显,上市公司也积极展开自救措施。除了大股东回购、增持之外,员工持股计划也成为亮点之一。

半数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期限2~3年

在本轮员工持股计划大潮中,除了中小企业之外,一些明星公司也现身其中。

中国平安的公告显示,自愿参与公司2024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的核心关键人员共2207人。本次所购买的股票锁定期为2024年6月15日至2025年6月14日。根据持股计划方案规定,锁定期满后,计划持有人实际可归属的股票数量根据业绩达成情况确定。

此外,东方盛虹还“霸气”表示,会为员工自筹资金和预期收益提供托底保证,在扣除相关税费后,保证员工出资的部分按单利计算年化收益率不低于8%。

创业板和科创板为“主战场”

根据同花顺统计,正在或已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中,医药、电子、计算机等板块的公司较多。“医药板块主要是这几年调整的幅度较深,价格已经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此时推动员工持股计划,第一是成本低,员工出资的意愿会比较强;第二则是抄底的风险较小,特别是不少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大股东都有相应的兜底责任,大股东也会相应的评估风险,选择最适合的时机。”华南一家私募的负责人郭俊辉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24年以来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中,科创板和创业板实施数量合计占比超过90%。“科创板上市公司有过半数实施了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日益成为创新型企业的‘必选动作’。很多高科技、高门槛的上市公司,也通过员工持股,实现利润共享、风险共担。”郭俊辉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上市公司此前已经发布多期员工持股计划,如上述的恒逸石化等,已经连续几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从上市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看,多数公司指出,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是为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完善员工与全体股东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和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表示,员工持股计划将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相互绑定,让员工更有主人意识,能够激励员工的经营热情,也能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员工持股可以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他表示。

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认为,员工持股计划是上市公司内部人士购买股票的形式之一。很多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庞大,分布于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这些员工对企业基础运行情况比较了解。如果员工持股计划运用得当,可以提高上市公司效率,改善公司基本面。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员工对持股计划认购积极 性、员工持股计划最终的完成度,都

  中方参会,进一步强调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其实有利于放大国际社会公平、公正的声音,也有利于乌克兰进一步认清国际社会大多数方面的认识。

  中卫市一位熟悉当地政法系统的知情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贷款发生时间为2012年10月,贾任银川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期间,涉及的银行为石嘴山银行,“当时,还有其他银行领导为了拉近和贾奋强的关系,主动提出可为贾提供贷款供其转贷,但最终他选择了石嘴山银行”。

  由于该帖发出后不久,山东德州平原县传来地震消息,有网友认为这个帖子是“神预言”,其实是牵强附会。因为该帖子并没有具体提到山东将于何时何地会发生地震,只是通过搜查资料发现山东位于郯庐地震带上,因此不算预言帖,更谈不上成功预报的“神帖”。

  近些年,国内也在要求基建项目要做气候可行性论证,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城市安全的重大规划和重点工程。但巢清尘指出,目前的论证更多围绕着历史观测数据,没有考虑到对未来极端天气的预测情况。此外,多部门间系统性联动还不够,很多时候只停留在文件上。“一般都是部分城市遇到这种极端天气灾害之后,会强化这方面的意识,然后零星做一些基于灾害风险的评估工作,但过几年后,因为一直没有发生较大的灾害,又懈怠了。”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辩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毛立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类案件频发,暴露出金融机构在贷前审查、贷中管理、贷后跟踪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在贷前审查阶段,金融机构因为将公职人员当成“优质客户”,进而对他们的贷款合同疏于审查,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发贷过程中,没有对这笔款项的走向和实际用途进行认真把关;放贷后,很少去监管这笔资金是否在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

  “7·31”政策,出自2020年4月30日,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西城区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的核心是,“2020年7月31日后在西城购房的家庭将全部多校划片在学区或相邻学区”,政策向市场明确了破除学区房狂热的决心。

陈美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