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口岸今年查验出入境旅客突破200万人次

来源: 奥一网
2024-06-05 17:34:09

  中新网厦门6月5日电(杨伏山 付佳萍)今年以来,随着出入境政策的调整和一系列免签政策的落地,厦门口岸出入境旅客数量持续攀升。

  官方统计显示,截至6月5日,厦门口岸今年累计查验出入境旅客数量突破2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10%,较去年提前3个月突破200万人次“大关”。其中,空港方面,出入境旅客近149万人次;海港方面,厦金“小三通”航线出入境旅客46万余人次;完成“地中海号”邮轮以厦门为母港春季航线14个航次的运营,出入境旅客5.6万余人次。

  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互免签证协定生效,中国与新马泰等多个国家迈入“免签时代”,部分国家和地区也对中国公民实行落地签等便利,许多中国公民利用春节、清明、五一等假期去周边国家旅游、探亲。

  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居民经厦门口岸出境仍以前往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主,其中前往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的居前三位,达15万人次。

  厦门边检总站高崎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处长陈锦来说,厦门口岸业务形态多元,有着丰富的空港国际航线、厦金航线以及国际邮轮航线业务。以高崎国际机场为例,今年以来口岸陆续恢复、加密厦门往返菲律宾、新加坡等国际航线,口岸 整体呈现航线密集、航班架次多、上座率高等特点,航班班次的日渐频繁为广大内地居民跨境旅游、探亲等提供了更多选择,出入境客流攀升态势较为明显。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自3月31日全面执行夏秋航季航班计划以来,截至目前,共开通国际(地区)航线25条,其中包含5条地区航线、10条东南亚航线、4条东亚西亚航线、6条洲际航线。

  随着国际人员互访、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的“免签”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容。从入境情况来看,今年以来共有17万余人次外国人从厦门口岸入境,同比增长超235%,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有6万余人次,约占所有入境外国人的35%。

  除出入境旅客达200万人次外,厦门口岸国际中转业务也保持高增长态势。截至6月5日,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便利措施已惠及超过110个国家(地区)超3.8万余人次,单日中转客流峰值突破500人,在今年同步实施此便利措施的5个新增机场口岸中排名第二。高崎边检站还为1.5万余名入境旅客提供144小时、24小时过境免签服务,便利的政策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客从厦门口岸过境、中转,有效助力厦门建设更加高效顺畅的对外开放通道。

  随着端午假期临近,厦门口岸出入境客流明显增加。高崎边检站预测,端午期间厦门口岸出入境旅客预计将达4.2万人次,日均客流量1.2万人次左右。(完)

  资本市场的波动,蕴含了宝尊电商近期的一系列变动。此前,宝尊电商发布公告称,将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收购GAP大中华区业务的两家运营实体。预计收购将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

  资料显示,未名医药属于医药制造业,公司业务由多元化板块和多元化运营模式组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板块、干扰素板块、疫苗板块、生物医药CRO/CDMO板块、林下参板块和医药中间体板块六大生物医药优势板块。

  如今,随着国剧在海外市场地位的提升,出口数量的增加,国剧出海价格的变化也持续受到外界关注。不少业内人士坦言,国剧整体销售价格确实比往年提高了,“如果原来卖5万(美元),现在或许能卖到10万。但其中一半都不属于出品公司了。”一位不愿具名的海外发行负责人T女士表示。T女士坦言,过去出品方大多只将国内发行版权(包含电视和网络)卖给电视台,海外版权则留在公司内部运作。但随着视频网站话语权提升,以及在海外落地,“这样的话,我们在公司层面的出海,只能卖给海外电视台,价格肯定比之前卖给电视+网络全版权要低。虽然也能卖给其他流媒体平台,但当作品已经落地之后,自然也没那么值钱了,而且我们也要和视频网站分成。”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宜昌1月5日电 (记者 郭晓莹)记者5日从湖北省宜昌市两会获悉,2023年,该市将加快建设多个交通项目,进一步完善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水陆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益,提高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

  特殊时期,为了在有限的医疗资源里尽力满足患者就诊需求,急诊科做了各种灵活变通和科学安排。“白天和半夜相对来说人少一点,我在排班时就少安排人力,把充足的人员调配在晚饭前后人最多的中班。”仁济医院门急诊办公室负责人樊翊凌在感染楼5楼给医护人员留了几间房间作为休息室,“凌晨的夜班是最累的,如果忙得过来,可以让两个人去休息,能睡两三个小时也是好的。”

  农村是亿万农民的家园。未来我国城镇化将达到很高水平,但仍会有几亿人在农村就业生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加快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农民更好享受现代文明生活,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短板要加快补上。要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同时,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刘雅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