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发环境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

来源: 山西新闻网
2024-06-26 08:49:15

  据介绍,自2013年以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数量由每年700余起下降到300起左右,最近两三年在每年200起左右,其中重大事件每年两起左右,较大事件每年十起左右。李天威说,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基于化工企业的产业布局,中东部地区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相对较多。

  中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危化品交通运输结构不够合理等 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李天威表示,全国有7000多座尾矿库,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16.5万公里,每天通过道路运输的危险物品近300万吨,全国现有化学物质约4.5万种,每年还要新增上千种,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加工、使用消费、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全流程都有可能进入环境。这种结构性、布局性的风险长期存在,并处于高位运行,对环境安全造成巨大的压力。

  从污染类型来看,近十年来,全国约四分之三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水污染,约一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大气污染。部分环境事件造成了水、大气、土壤多介质的污染。

  “突发环境事件时空分布不确定性非常强,诱因复杂,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环境影响大,敏感程度高,防范处置的难度比较大。”李天威坦言,突发环境事件往往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旦事件造成水源地污染或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就可能对周边民众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会造成较大的社会问题,容不得半点疏忽。

  除此之外,这几年受到客观因素影响的国字号梯队们也将重新起航。U24国足将出战杭州亚运会,U20和U17国足将出战各自年龄段的亚洲杯比赛,在洲际赛场上与同年龄段球员进行比拼,进一步追赶差距。

  2021年,我国生猪出栏量67128万头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有利于增强内需发展后劲。切实保障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全社会消费支付能力。中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缩小收入差距将提高全社会平均消费倾向,带动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此外,围绕共同富裕目标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推动乡村振兴,也将拉动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和居民消费支出,从而推动内需扩张、消费提振。

  据披露的减持数量、比例及减持方式,国信金控减持上限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41%。其中,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每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的,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4%,每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若此期间公司有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股份变动事项,将对拟减持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仅在1月9日,就有长盛基金、华夏基金、银华基金等公募宣告旗下相关基金限购,最低限购上限居然降到了100元。

  同比增长0.8%

刘均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