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圆明园到云冈:流失海外文物讲述皇家瑰宝“寻护记”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13 22:24:51

  中新网大同4月14日电 (记者 胡健)300多年前,被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北京拔地而起;1500多年前,由皇家主持修建的云冈石窟于平城(今大同)依山而凿。100多年前,两座皇家瑰宝遭掠夺盗抢,众多文物流失海外,一场关于寻找和保护的历程,由此展开。

  流失海外百年的 圆明园兽首14日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博物馆展出,这场名为《金石不朽——圆明园与云冈文物寻护纪》的展览,展出清代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文物原件,马首仿制件,以及云冈石窟众多珍贵佛头像、千佛残件、鎏金佛头像等文物原件。这些流失海外文物有的历经万难重回故土,有的仍陈列在海外博物馆,众盼归期。

  自1860年圆明园被劫掠焚烧后,大量瑰宝流落海外。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最为集中,美国、日本等各国博物馆和个人也有收藏。

  保利艺术博物馆展览部主任詹春晖介绍,此次展出的4件圆明园兽首原件,其中牛、虎、猴3件兽首是中国保利集团于2000年购得,猪首由澳门的何鸿燊先生于2003年捐赠。目前,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有7件回国,剩下的龙、蛇、羊、鸡、狗兽首尚不知确切下落。

  与圆明园兽首有着相同遭遇的云冈石窟,曾在1910年至1935年间遭遇佛像盗凿,这些流失海外的造像目前主要分散在日本、法国、美国等国。1929年9月,考古学家常惠只身一人前往云冈石窟调查佛像被盗情况,并将丢失的96颗佛首所在位置用红漆编号,撰写完成《山西大同云冈调查报告》,此后学界也将此举命名为“常惠编号”。

  潘峰是常惠的孙女,她在得知爷爷的事迹后,专程来到云冈石窟追寻先辈足迹。“爷爷这个人很低调,我们都不知道过去那些事。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云冈石窟的纪录片,才知道爷爷当年做了件很伟大的事。接下来,我想把爷爷当年拍的那些老照片,在同一个位置再拍一次,看看95年间的变化。爷爷如果看到今天的云冈(石窟),一定很欣慰。”

  一只云冈石窟的陶眼曾于20世纪30年代流失海外,1985年,原藏者、已退休的原美国纳尔逊博物馆馆长史克门捐赠回云冈石窟,使其漂泊50多年后重归故地,由此拉开云冈文物的“回家之路”。

  2014年,美籍华人陈哲敬将一件云冈石窟流失海外的半身像捐赠回国,目前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出生于台湾的美籍华人王纯杰曾于2016年和2018年向山西捐赠云冈石窟第19窟菩萨头像和云冈石窟第7窟主室西壁左侧天王佛首,目前保存于山西博物院。

  “圆明园和云冈石窟都是在中国强盛时期创造出的中华瑰宝,在国力衰弱时,又以不同的方式遭到破坏和盗抢。如今我们又陆陆续续用不同途径让国宝回家。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唤起大众对海外流失文物的重视,从而提供更多的信息,让更多漂泊在外的珍贵文物回到故土。”詹春晖说。

  此次展览由云冈研究院、保利石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联合主办,展期至2024年5月26日。(完)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受船舶航行周期和疫情防控政策影响,许多船员已在国际航行船舶上工作长达一两年,没有下船回家。今年春节是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首个春节。

  剪纸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民间艺术,人们在春节期间剪纸、贴窗花,以此寄托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杨润雄表示,香港是亚洲邮轮旅程中别具特色且不容错过的航点。随着香港旅游不断恢复,特区政府不断丰富和提升的多元化旅游资源,定能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

  田玉龙介绍,中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有效突破。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密度超过4.8千瓦/公斤,最高转速达到1.6万转/分钟,这些指标表明关键组件部件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于文静)今年我国将以大豆、玉米为重点,启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各地将在品种、技术、机收减损等方面多措并举,推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

  辞旧迎新,最适合全家一起祈福。飞猪预测、灵隐寺、峨眉山、寒山寺、南山海上观音、普陀山风景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九华山风景区、芒市勐焕大金塔,老君山风景名胜区是春节期间最热门的祈福地。

郑淑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