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用电力变革为城市发展增添一抹“绿色”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09 01:50:42

  中新网杭州11月3日电(鲍梦妮 陈丽莎)从G20杭州峰会到杭州亚运会,两次吸引世界目光的盛会间隔七年。这七年间,包括电力在内的城市运行肌理已然翻新,映出了一个更为“绿色”的浙江。

  21世纪初,“电荒”一度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掣肘。20多年间,浙江发电装机从2382万千瓦提高到12727万千瓦、增长4倍,最大外来电突破4000万千瓦,满足了增长4.5倍的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

  在浙江从“缺电大省”向“电力强省”蝶变的同时,浙江电网也从“传统”转向“智能”。

  例如经由数字孪生技术,“网上电网”把现实中林立的电塔线路一一搬到网上。在此背景下,杭州亚运会保电指挥平台实现了从0.4千伏末端配网设备到500千伏超高压设备等10万余套电网设备“一图总览”,可自动溯源每一座亚运场馆对应的电网侧各类保电设备清单,清晰明了。

  将绿电理念带给更多用户,是杭州亚运会留给浙江的一处“遗产”。作为首届“碳中和”亚运会,杭州亚运会首次实现亚运史上竞赛场馆常规电力100%绿电供应,绿色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企业对绿电的需求更加旺盛。在杭州未来研创园鸿雁园区屋顶上,超过8000平方米的光伏板日均发电5万千瓦时,可满足园区30%的用电需求。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也积极鼓励用户参与绿电交易等,让用户享受“绿色红利”。截至目前,浙江绿电交易用户数量已超12000户,较2022年增长16倍。

  透过电力,可以探见浙江在“双碳”背景下,寻求着绿色、能源、发展的最优解。

  自今年10月1日起,中国出口企业就需应对欧盟“碳关税”的数据申报要求,而生产过程中使用绿电,可有效降低出口产品潜在的碳关税负担。国家层面对未来电网建设的思路也逐步清晰,明确要求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作为国家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省级示范区之一,浙江通过特高压与配网侧共发力、柔性低频输电、温控负荷柔性调控、移峰填谷、建设虚拟电厂等创新实践,为全国提供诸多可复制经验。

  聚焦清洁低碳,浙江将加强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集中与分布、陆上与海上、就地利用与远距离外送并举,并做好新能源接入和消纳。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展部副主任孙可表示,“我们将针对浙江东南沿海风光集中特点,打造电网友好型能源集成路由站创新示范,服务沿海风光消纳与大规模火电、核电基础互补发展。”

  据悉,浙江将加快落地入浙第四直流特高压工程,推进特高压交流环网建设,谋划好保供增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浙江省内大电源配套送出工程,在提升能源电力充裕度下足功夫。

  此外,浙江电网还将在供需协同与灵活智能上再升级,加速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场景构建,实现电网数字化转型,构建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回头看,浙江向来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上“一马当先”,过去一年用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以全国5.4%的能源消费总量,创造了全国6.4%的国内生产总值。

  而未来,推进汇聚五大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对浙江山海江河之美的致敬,也是经济与能源共生共荣的见证。(完 )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认为,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面。汽车产业的变革之路将成为“双碳”时代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枢纽,或将产生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潜力无限,不仅是交通工具,将来可能是流动电站,电网中重要的一部分。汽车产业的绿色变革需要绿色金融和数字科技等新型经济要素的深度融合。

  《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渗透测试指南》金融行业标准提供了一套通用的信息系统渗透测试框架,为在渗透测试策划、设计、执行、结果以及风险管理等环节,保障测试质量、控制安全风险提供了操作指南。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规范行业机构安全、稳定地开展渗透测试工作,强化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保障,提高行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针对寄递毒品高发问题,最高检向国家邮政局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强化寄递安全监管。各地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了一批寄递违禁品犯罪案件,并会同有关部门检查“实名收寄、开箱验视、过机安检”制度落实情况。

  这是一位耿车籍海外游子在2015年邮寄给时任耿车镇党委书记徐光良的一封信,这封信随后被宿迁市各级领导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及,它承载着耿车老百姓最朴实的声音。

  2022年,“反向旅游”一词在中国年轻群体中兴起,一些非著名旅游地点的小城镇走入人们视野,成为旅行的选择。相关媒体统计显示,“螺蛳粉”和“柳州”两个关键词频登热搜榜,柳州成为众多旅行者“反向旅游”的首选之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部署,推动国有大型危化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自防自救能力,根据相关法律政策,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李怡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