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和诺德回应“减肥神药在华限量供应”:负责任的方式在全球市场分配现有产品供应

来源: 澎湃网
2024-06-28 10:12:44

  6月27日,有市场消息称,诺和诺德“减肥神药”Wegovy在华将限量销售。Wegovy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证的英文商品名,中文商品名为诺和盈。

  对于上述消息,6月28日,诺和诺德中国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自诺和盈获批之日起,已经按照计划正式启动了药品供应的相关流程,会尽快将这一重磅产品带入中国市场,让肥胖症患者获益。目前,诺和盈已在全球超过10个国家上市。“为满足患者需求,我们正努力增加GLP-1类药物的产品供应。我们将以负责任的方式在全球市场分配现有产品供应,遵循一致标准,聚焦于确保患者用药的连续性和创新药物的可及性。”

  6月25日,诺和诺德中国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诺和盈在中国的上市申请,这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周制剂,能够实现平均17%(16.8kg)的体重降幅。

  诺和诺德中国称,肥胖治疗领域存在大量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随着诺和诺德服务越来越多的患者,GLP-1类注射液产品组合正在面对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中国,将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原则,上市后以周密计划的方式供应诺和盈,从而确保患者用药的连续性,即确保已经开始接受治疗的患者能够持续获得治疗。

  据此前报道,诺和诺德高管在接受采访提到,该公司计划很快在中国推出该产品,初始供应不至于影响全球供应。Wegovy的需求远远大于供应,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我们不能在第一天就完全向所有中心和所有医生开放,然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比如在周一推出了产品,到周三或周四,那些在周一开始使用产品的人不够了。”

  近两年,GLP-1减肥药在全球备受瞩目,其中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无疑是其中的明星产品。诺和诺德一季报显示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Wegovy销售额93.77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106%。加上糖尿病适应证产品,司美格鲁肽也被业内视为有望冲击“全球药王”的重磅产品。

  由于需求、工艺等问题,产能是GLP-1药物竞争的关键,诺和诺德就多次加码司美格鲁肽的产能建设。6月25日,诺和诺德宣布,将斥资41亿美元在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克莱顿园区新建一个占地140万平方英尺的工厂,以增加其重磅减肥药Wegovy、糖尿病治疗药物Ozempic的生产供应。这笔支出是诺和诺德今年计划在制造业投资68亿美元的一部分。

  诺和诺德在今年2月份也曾公布,大股东诺和控股将以115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收购美国制药公司康泰伦特(Catalent),加上承担的债务,总价值达到165亿美元。这次收购让诺和诺德获得康泰伦特旗下的三个灌装工厂。诺和诺德在一季报通稿中也提到上述收购事宜,称该协议将使公司能够在未来为更多的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提供服务。

  对于如何保证司美格鲁肽的产能,诺和诺德中国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曾表示,公司各生产厂全力以赴,确保满足现有患者的产品供应。2022年至2023年两年,公司在所有相关生产厂投资总额超过50亿美元,以扩大产能,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走下三尺讲台,周光权还走入立法机构。他认为,立法与写诗有共通之处,都要逐字推敲,力求精准,对立法来说,最重要的也是要心怀苍生,防止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严重的不当限制,确保罪刑相适应,这也是宪法与刑法中的“比例原则”。

  “每年文博会都是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上海德必集团的招商经理董旻鑫表示,“作为企业参展商,我们希望通过文博会引进资源,找到匹配企业的好项目;作为投资人,我也希望在文博会上找到合适的产品,扩展自身思维和个人投资方向。”

  “刑法是为了限制处罚,确保定罪准确,把案子办对而存在的。”他认为“刑之无刑”的含义是:只有定罪不是司法恣意的产物,处在人生“最艰难时刻”的被告人才能最大程度上不被冤枉。

  年关将至,多地政府部门及企业推出倡导、鼓励外来务工人员本地过年的稳岗留工举措。春节期间,上海将对重点监测的电商平台和邮政快递企业上岗工作一线人员给予每人每天150元补贴;浙江绍兴为就地过年的外省员工推出政策大礼包,包括一次性发放价值800元的新绍兴人消费券、留绍过年流量、年货邮到家温暖礼包等;江西庐山引导当地规上企业外来务工人员领取旅游消费券,春节期间免门票游庐山……各地多样留人过年措施背后,体现的是稳岗留工的满满诚意,彰显着稳产保供的坚定决心。

  周光权称,自己决定踏入刑法研究之路时,前辈引导是重要原因。1988年,他考入四川大学法律系,但在大学前两年,他对自己偏向哪个部门法没有想法,直到与著名刑法学家伍柳村先生的相遇,后者是新中国刑法学的开创者。

  梁小新是广东揭阳人,长年在越南海阳省从事塑料塑胶生意,每年都会回国与父母、妻儿团聚两次。2019年7月,他再次踏出国门,不曾想到,与家人此次一别就是3年。“3年没有回家,加上工作繁忙,我连孩子上几年级都记不清了。”

李俊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