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举办 共话中德产业合作新机遇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01 19:36:12

  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 吕少威)2023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22日在北京中德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举办,集中展示北京中德产业园积极探索中外经济技术合作新模式,推动中德创新要素跨境融合发展的可视化成效。

  本届论坛以“联合创新 融合发展”为主题,围绕打造中德产业合作高端品牌盛会、开启中德政企对话新篇章、共话中德产业合作新机遇、集中展示产业集群新成果4大特色亮点,通过“1场开幕式+1场德企座谈会+1场专题论坛+1场专业展”共计4场现场活动,集中展示北京中德产业园积极探索中外经济技术合作新模式, 推动中德创新要素跨境融合发展的可视化成

  北京市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致辞表示,顺义是北京重点建设的平原新城和国际交往的重要门户,拥有全国唯一一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北京中德产业园,顺义将依托自身优势,努力将北京中德产业园建设成为中德中欧经济技术“双向互动、务实交流、创新合作”的开放发展新高地。

  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晏思表示,作为在华最大的外国商会之一,中国德国商会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德中两国经贸领域的双向往来,坚持携手共济、合作共赢,为德中企业合作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表示,北京中德产业园作为国家和北京市政府高度关注的示范性产业园区,要充分发挥示范区政策叠加优势,完善产业、人才、资金保障,打造全要素高品质产业服务体系,提高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拓展经济技术合作路径,与德企共建产业体系、共享发展成果、共赢美好未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袁锋表示,北京中德产业园获批成立以来,在北京市政府、顺义区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持续完善政策举措,特别是在商事制度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在中德务实合作中的平台作用更加凸显。希望以北京中德产业园等重点园区为依托,推动创新要素汇聚,推动两国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探索融合发展新路。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论坛展示了中德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重要成果,发布了《中德产业合作发展报告》,为促进中德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德企座谈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副局长潘锋详细介绍了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情况及产业促进政策,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陶海东介绍了北京市“两区”建设开放政策优势及助力北京国际化建设情况,顺义区委常委、副区长徐晓俊介绍了顺义区及北京中德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情况。27名商协会及知名德企代表受邀参加座谈会,共同探讨现阶段在华发展情况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关诉求和建议。双方就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入探讨。

  在专题论坛上,双方专家分别以“数字化对机器和制造业的影响”“数据要素推动智能创新 理论逻辑与政策含义”“数字·创新·柏林”“德国工业4.0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数治破局,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中国数字经济之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价值研究报告”“数据安全护航企业数字化发展”为主题开展了讨论,分享了各自在中德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深入思考。

  此外,本届论坛还设置了隐形冠军专题展,围绕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等中德、中欧重点合作领域进行展览展示,赋能企业发展。

  本届论坛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由顺义区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及中国德国商会、德国工商大会、德意志银行、德国工业联合会、德企等300余家单位代表参会。(完)

  瞄准一流的学问

  三是防范气象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预计1月下旬西南地区西南部及江南西部等地降水偏少、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需关注气象干旱的持续或发展,加强冬小麦、油菜等作物田间管理,并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同时关注气象干旱对能源保供、电力输送带来的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细化各项规则,完善办公用品领取制度,通过实践不断调整办公用品预算,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制度形成能够促进习惯养成,相信越来越多人会更加珍惜每一张纸、每一支笔,物尽其用,不再浪费。

  中国在有效防控国内疫情的同时,积极呼应国际社会团结抗疫,向全球提供疫苗和大量抗疫物资,并本着公开透明的负责任态度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信息,助力国际社会应对疫情,不少海外专家对此深有感触。

  “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进,若干年后,我国将缺乏能在全球市场上与X86、RAM两家竞争的自主CPU架构,从而在主流CPU方面仍将受制于人。”在倪光南看来,面向未来主流CPU市场,要聚焦开源绿色架构,发展中国芯片产业。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可通过充分发挥我国举国体制、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共建绿色产业生态,增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控制能力。此外,还要通过加大对开源数据的贡献,增大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

  “2022年公司一共招聘了8名高校毕业生,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1.2万元,扩招引才的信心更足了。”梅鹏说。

吴佩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