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滥打生长激素,当心“追高”变坑害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03 10:26:21

  身材高大,择业、择偶就有优势;个头矮小不仅别人看不上,自己也感到自卑。社会竞争激烈,身高几乎已成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高人一头”,若难以做到,至少不能“低人一等”。担心孩子最终“长不高”的家长,就会想出各种招数来增高,给孩子打生长激素,也在家长的增高“工具栏”里。有些医生看到赚钱的机会,把生长激素吹捧成“增高神药”,进一步加剧了滥打生长激素现象。

  孩子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诊断 为生长激素缺乏症。顾名思义,生长激素参与生长,缺乏会导致特发性矮小等疾病,这类患者需要及时补充生长激素。此外,有些早产婴儿(小于胎龄儿)出生后生长迟缓,可适当补充生长激素。只要遵循诊疗规范,按照适应症用药,注射生长激素就会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好手段。

  生长激素不可缺,但也并非多多益善。激素超量副作用就会很多,像何丽的孩子这样经常感冒发烧还算小事,严重者还可导致甲状腺机能减退、内分泌紊乱、关节疼痛、脉管综合征等。公众不能“谈激素色变”,但对激素的副作用也不能视而不见。

  把特殊疾病的特殊治疗手段,当作普适性手段,是十分常见的健康误区。被泛化的断骨增高、被滥用的降糖药减肥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生长激素被滥用再次说明,针对性很强的医疗项目被生活化和普及化、特殊药品被当常用药品滥用等,这种趋势值得警惕。

  只看到药品的治疗作用,看不到毒副作用,则是健康素养方面普遍存在的短板。明知减肥禁药毒性极大,仍敢豁出去用药;非法诊所以数倍剂量使用激素或抗生素所产生的短期“神效”,让部分民众以为“神医在民间”等,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治理生长激素滥用除了要就事论事,还应该上升到正确看待药品的作用与毒副作用的高度,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健康科普,让民众不再对药品的毒副作用满不在乎。

  针对13日有报道称,辉瑞的奈玛特韦和阿兹夫定可以网售,1药网回复大江东采访表示:1药网并非网售辉瑞的奈玛特韦药品,而是按照国务院防控机制办公室2022年12月12日发布的《关于做好新冠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通过互联网医院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诊疗和用药服务。

  截至12月10日,北京市有3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接诊发热患者;天津市卫健委推荐居家治疗人员就医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26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均开设发热诊室。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也相继出台相似政策。

  2022年6月20日9时50分,济郑高铁濮郑段正式通车。这标志着河南省(也是郑州市)“米”字形高铁网最后一“撇”省内部分完成。

  公开资料显示,高卫东出生于1972年11月,河南邓州人,曾在贵阳市工作多年,2017年2月转任贵州省交通厅党委书记、副厅长,2018年1月接任厅长。2020年3月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在政策影响下,多地核酸检测点开始关闭。中新经纬12月10日在北京市东城区街头走访发现,以往随处可见的核酸检测点多已关闭,理由是“仓内消杀”“突发情况”“设备检修”等。

  “90后”赵再辉是黑龙江哈尔滨人,在北京做同城即时配送已经有两年时间了。每天早上9点,他会准时从位于北京顺义的家中出发,打开软件听单。正常情况下,晚上7点多收工回家。不过,近一段时间,赵再辉变得忙碌起来,每天行程能达到400公里。

张石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