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加拿大5月通胀数据反弹,澳元、加元分析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26 19:53:19

大多数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不再下降,似乎正在企稳。在最新的报告中,澳大利亚和加拿大5月份的通胀数据都出现了令人惊讶的反弹。

澳大利亚5月份的通货膨胀报告显示出明显的增长,整体CPI同比增长4.0%,高于4月份的3.6%。加拿大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5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从4月份的2.7%跃升至2.9%。

尽管市场加大了对加拿大央行升息的押注,但鉴于衰退风险不断升级,对加拿大央行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可能不太合理。

澳元:目前看涨前景依然存在

澳大利亚5月份的通胀报告显示,价格压力进一步加大,这是该数据连续第三个月超出预期。5月份整体CPI从4月份的3.6%和预期的3.8%上升到了4.0%。

我们从澳大利亚得到的关于通货膨胀的最后一个好消息是在今年年初,据报道,12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同比下降至3.4%,是自2021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反通胀要么没有任何进展,要么通胀实际上已经走高。调整后的核心指标均值同比上升至4.4%,高于一个月前的4.1%。

这提振了澳洲联储(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加息的可能性。市场目前预计9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为50%,高于一天前的15%。

澳洲联储面临的真正考验将在7月份公布季度通胀数据。由于月度通胀数据缺乏细节,澳洲联储更关注季度通胀来指导其政策。第二季度CPI数据将于7月31日发布,先于澳洲联储8月6日的会议。

这表明澳元的优异表现可能会持续下去,因为澳洲联储的押注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相对于其他央行继续倾向于鹰派。

澳元兑美元

需要疲软的美元才能使澳元兑美元持续反弹到0.67以上。美国以及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令中国的收益面临风险。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辩论可能预示着拜登总统和前总统特朗普之间的僵局开始出现分歧,鉴于澳元对中国的依赖,这可能会对澳元产生重大影响。

澳元兑纽元

虽然澳洲联储的鹰派立场从5月份的通胀数据中得到了一些支撑,但它也出现在新西兰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新西兰储备银行降息。然而,市场对新西兰央行8月份降息的预期只有不到20%的可能性,鸽派重新定价的风险仍然存在。值得关注的关键将是7月10日新西兰央行的公告,以及将于7月17日公布的新西兰第二季度CPI。

澳元兑纽元一个多月来首次突破50日移动均线,突破1.09。第一个关键阻力位是76.4%斐波那契回撤位1.0960,该货币对可能会回到1.10。

澳元兑日元

日元套利交易仍然流行,因为外汇波动率仍然很低。澳元兑日元达到了106+的历史新高。

加元:对经济 衰退的担忧可能升级

加拿大5月份的通货膨胀也再次加速,整体CPI环比上涨0.6%,预期为0.3%。同比价格涨幅也从4月份的2.7%升至2.9%。

这份报告可能会让加拿大央行失望,因为它在6月份首次降息,并引发了对下一次降息时间表的担忧。

一个数据点永远不能代表趋势。然而,鉴于10国集团(G10)各经济体的反通胀进展普遍停滞,人们可能会变得谨慎起来。这可能会使加拿大央行在7月24日的会议上采取观望态度,特别是如果7月16日发布的6月CPI数据再次出现意外上行的话。

但即便是加拿大央行暂停加息,对加元来说也不全是好消息,因为这与经济衰退的风险上升有关。多项需求指标正在放缓,而房地产市场的严重失衡使其特别容易受到加息滞后影响的影响。加拿大的劳动力市场也是如此。

北京时间18:38,澳元/美元报0.6660/61,涨幅0.21%。美元/加元报1.3681/83,涨幅0.18%。

  据现场民众向环球时报透露,本次发生火灾的建筑原为香港“海员俱乐部”旧址,自2018年起,大楼由著名企业家郭炳湘旗下的帝国集团进行重建。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考虑到中国实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仍有较大空间,且2022年基数较低,如果不出现“黑天鹅”事件,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超5%“没有问题”。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所谓“气球事件”后,美方仍然对中国进行各种抹黑、栽赃和炒作。美方的这一系列行径将使摇摆动荡的中美关系更加不乐观,这很危险。

  除明显的跨校联动外,本校履新者也不在少数。比如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双双更换,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兰恒斌任校党委书记,副校长徐海阳任校长。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黄泰岩任校党委书记,复旦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裘新任校党委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丁奎岭任校长等。

  李海东说,美国在对俄进行战略打击、以乌克兰为棋子消耗俄罗斯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围堵中国和使中国边缘化的战略。在对华表面竞争实则对抗的战略把戏中,美国利用新老议题散播能够引发国际关注及盟友易于跟随的议题,试图把国际上的热点问题都激化为“中国责任论”,其意图是要诋毁中国的抗疫贡献和在俄乌冲突中秉持的建设性中立立场,最大限度破坏中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这是非常不体面的地缘政治化操弄,揭示了美国所谓“战略竞争”的真实面目。

  毫无疑问,这个“新任务”里的“新战机”显然与歼-15舰载战斗机存在衔接关系。再细看“新战机”的外形特点,依稀能分辨出它是两侧进气、倾斜双垂尾、机翼折叠且机头能看出明显隐形设计,也完全符合外界传闻已久的中国新一代舰载战斗机特征。

张维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