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新发展和人工智能 这两场女科学家主题论坛同期举办颇受关注

来源: 舜网
2024-06-27 19:51:55

  中新网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6月26日从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获悉,首届青云菁英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南京大学AI女科学家论坛近日在南京举行,论坛汇聚知名女性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聚焦人工智能(AI)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挑战,颇受关注。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院士致辞回顾了南京大学122年的办学历程,尤其是在女性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还特别提及南京大学女性科学家在各个领域中的杰出贡献。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交流,能激发更多女性积极投身科技创新。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湖南大学王耀南院士指出,女性科学家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科技领域的繁荣发展。

  在主旨报告环节,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明院士分享她在微电子科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最新成果强调,科研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同时也应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艳宁教授认为,科研是一个不断迭代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突破技术边界,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难题,她期待通过科技创新为人类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甬江实验室主任崔平教授进一步探讨创新平台建设对培养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介绍甬江实验室在金属材料缺陷与内耗、纳米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研究对推动国家重大工程和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多场平行分论坛为与会者提供更多元的学术交流机会:青云菁英高校女院长论坛邀请多听高校女性专家学者交流分享,展现出女性领导者在高校管理与发展中的独特魅力。

  类脑与认知计算论坛上,多 位女科学家分别就多尺度脑认知机制启发的智能感知与决策、近红外二区光学分子影像技术、人工智能赋能医学图像分析等进行深入探讨。

  青云菁英AI赋能教育分论坛汇聚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就AI如何深刻影响未来教育模式发表精彩观点,共同探索AI与教育的融合发展之路。

  AI青年女科学家论坛汇聚众多青年女科学家,她们通过分享各自科研工作及成果,展现青年女科学家在AI领域的卓越实力和创新能力,并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青云菁英前沿交叉论坛聚焦对抗样本生成、新一代计算和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等前沿议题,专家学者发表精彩演讲,带来一场跨学科的“思想盛宴”。

  青云菁英艺术科技创新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就AI艺术创作、文化计算等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展现AI在艺术创作和文化保护领域的无限可能。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工作会议也同期召开,进一步探讨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中的角色和发展路径,旨在为女性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支持和发展机会。

  除学术交流,论坛还精心策划女科学家手工坊等多场特色活动,既丰富与会者互动体验,也展示女性科学家的多才多艺和创新精神。

  据介绍,首届青云菁英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二届南京大学AI女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不仅为女性科技人才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为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创造新机遇,并进一步推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完)

  2020年1月,黄令仪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肃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获奖理由写道:“黄令仪研究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魏建国表示,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在做好稳存量、扩增量的同时,还需要大、中、小项目齐头并进。也要关注区域平衡,中西部地区更要把吸引外资当作重要任务。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3日,一个由15名澳大利亚企业高管和地方政府官员组成的商业代表团,启程前往中国香港、天津和深圳等地。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报道称,本次到访的商业代表团由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ACBC)组织,是3年来第一个在澳政府支持下访华的代表团。分析称,此次访问是北京和堪培拉外交关系解冻的最新迹象。近段时间以来,包括澳大利亚旅游局局长、维多利亚州州长、西澳大利亚州州长、昆士兰州旅游业高层代表团等在内的多位澳大利亚政商界人士,开启“排队访华”模式。此次澳大利亚官方访华团成员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了行程的诸多亮点,表示“将向中国商界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澳大利亚企业正寻求在更多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

  在应对台风问题上,黄鹏智说,只要能够保证在大风或台风之前停止运行,确保索道上没有缆车吊箱,“一般来说问题不大”。“在沿海一带索道并不少见,没有因为台风把索道刮倒的情况”,除了影响正常运行以外,通常不会对索道设备本身造成影响。

  在“基本上没有实验、从事纯基础理论研究”的理论物理所,庄辞观察到,科研人员收入中有近40%需要从科研项目中支出,这就导致如果不争取项目就没办法保障自己的收入水平,“甚至在北京的租房压力都很大”。

  这两年,中国在航天领域频出成就。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2021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并入轨运行。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2021年9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后返回地球……

吴彦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