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护林人” 半生守护一片林海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03 10:32:57

  羊城晚报记者 郭思琦 侯梦菲

  从肇庆市怀集县蓝钟镇到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岳山保护站,十几公里的盘山路蜿蜒崎岖,越往深走,人迹越稀。这条路,“护林人”谭鹰一走就是31年。

  1992年,怀着对林业的满腔热情,谭鹰来到了比家乡还偏僻的怀集岳山,与万亩山林结下深厚情缘。31年间,他甘于寂寞,一头扎进茫茫林海,承担起珍稀动植物保护、资源监测等工作。如今,总面积达十万余亩的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林海浩瀚、郁郁葱葱,许多珍稀动物以此为“家”。谭鹰也从一名普通的林业技术员,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

  扎根深山,培育珍稀植物

  时间拨回到1992年,岳山林场面临着第二代造林任务,急需专业人才。20岁出头的谭鹰刚大学毕业,怀揣着满腔热情来到林场。“从我的老家湘南到广东工作,当初我是奔着更好的工作环境来的,没想到这边的条件更艰苦。”谭鹰回忆道,那时交通条件差,从蓝钟镇到林场,十几公里的泥泞小道,只能搭乘附近村民的摩托车上山。山上他们长期住在约4平方米的平房中,没有通水通电,需要烧柴火做饭。

  山高路远,茫茫无边,这让谭鹰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感。为此,他彷徨过、动摇过。“当时,我完全可以说走就走,但我被这片土地上先辈们造林大会战的精神所触动,也希望自己能学有所用。”最终,谭鹰扎根于此,把家安在了这个偏僻的山林间,全身心投入到了珍稀植物的培育保护工作中。

  1994年,谭鹰利用专业所长,与林场技术人员一起,对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林中“活化石”之称的秃杉进行引种试验,通过无性繁殖剪枝扦插技术培育了1万多株秃杉苗。“当时引进的秃杉苗只有100多株,又瘦又弱,只有40厘米。为了培育它们,我每天早上8时就带着干粮出发巡山,在山间记录数据,观察秃杉苗生长情况,一干就是一整天。”谭鹰回忆道,“那时巡山,夏天晒到蜕皮, 脸上火辣辣的痛,冬天寒风会把手吹裂,感到钻心的疼。”

  经过精心培育,第二年谭鹰和同事们便在林场种下了几十亩秃杉。经过近三十年岁月的洗礼,如今这片秃杉林已达百亩,长成了高20多米的参天大树。谭鹰感叹:“一点点长成的秃杉林,就像我的‘孩子’一般,意义非凡。”而这片秃杉林也为我国技术开发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建设自然保护区,讲好“绿美广东”的故事

  2004年,随着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成立,谭鹰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完成了林场由经营性质向公益性质的过渡。保护区成立后,林地实施全面封山育林,严禁在区内砍伐林木、采石、狩猎等生产活动。谭鹰的工作重心则放在了保护区的管理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科普宣教等方面。

  “我们在保护区内布设了93台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监测分析。”谭鹰介绍,目前,保护区内已发现白鹇、仙八色鸫、斑灵狸、食蟹獴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还有野猪、花面狸等三有保护动物。近年来,保护区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谭鹰又带领团队举办特色科普活动、组建保护区专业宣讲团、建设科普长廊。“看,这里我们正在建设岳山造林展厅,建成后将面向市民开放。”谭鹰指着一片正在施工的工地说:“我希望通过科普宣教,讲好这片山林的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绿美广东’的理念和岳山造林的光荣传统。”

  临西县人民医院院长孙健说:“对于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我们依托远程会诊平台,实时与京津等36家合作医院的专家进行线上会诊。”

  巴育在开幕式致辞表示,泰中友谊源远流长,叻丕历史上就是泰国华人主要聚居地之一。泰中两国建交48年来,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造福两国人民。中国近期调整优化防疫政策,泰中人文交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泰国人民已经做好各方面的准备,热切期盼中国游客回归。很高兴收到来自中国的“欢乐春节”吉祥物,给泰国人民带来了兔年的美好祝福。

  “今年采取视频连线的方式,看的地方更多,东西南北中都有,虽然隔着屏幕,但我依然能感受到全国各地浓浓的年味,感受到大家的幸福和喜悦,我的心同大家、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始终是连在一起的!”

  “走到北京的胡同,走进紫禁城里,感觉就像跨越了时代,回到历史中。”就读于郑州大学的台湾学生林宫范日前在北京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采访,聊起参访经历,脸上满是兴奋之情。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 龙敏

  <strong>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strong>

李淑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