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赤峰马鞍山下,张国利的多民族家庭幸福生活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30 09:44:29

  中新网赤峰6月29日电 题:赤峰马鞍山下,张国利的多民族家庭幸福生活

  作者 杨程晨 葛艾林

  马鞍山脚下,张国利家面积不大,但窗明几净,小院一侧种有果树、花卉,另一侧停放着电动汽车、三轮车。院门前旗杆高竖,一面国旗在山谷中飘扬。

  “我们家现在共有11口人,有汉族、蒙古族、满族3个民族。”张国利的小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家中四世同堂。近日,中新网记者参加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来到马鞍山村,张国利老人接受了媒体采

  “正当中的是我母亲。”指着墙上的全家福照片,他一一介绍家庭成员的民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组成多民族的家庭,都是因为缘分。咱们农村过去‘说媳妇’也不刻意分辨民族,介绍人介绍彼此的时候,不会过问对方(是什么民族)。”

  张国利的多民族家庭,是他所居住的马鞍山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互嵌式”生活的缩影。这个村子有420户,汉、蒙古、满3个民族在此世居。2020年至2022年,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自治区级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近年来,马鞍山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展山葡萄产业3500亩、农家乐16家,成立旅游公司带动乡村旅游产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万元。

  “现在的生活,跟过去比,是太好了。”张国利夫妇有几亩山葡萄地和杂粮地,加上外出打工所得和村里其他收入,二老的年收入可达10万多元。

  令张国利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年村内环境明显变好了,特别是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发生了大转变。“过去大家随意扔垃圾,后来村里给配备了垃圾箱,还有专人来回收垃圾。村里的道路变干净了,路况也越来越好,晚上串门不带手电筒也不用担心走路被路面坑洼绊倒。”

  离张国利家不远的马鞍山林场始建于1962年,曾获颁“全国十佳林场”荣誉称号。因为这方碧绿,喀喇沁旗近年着手发展旅游业,张国利盼望有更多的游客来到自己的村子,“看看现在的马鞍山发展成了什么样”。(完)

  “状元猪”养殖户薛亚元的女儿薛志香说:“这是我家养的大猪,平时主要喂一些五谷杂粮,一直都悉心照料,没想到这次会获得了第一名,很开心,也希望在2023年越来越好,同时可以把这份福气传给大家。”

  李俊德和湘乡市泉塘镇种粮大户舒纲举等人,都是家中住房不大、“机房”很大。“机房”里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无人机等一应俱全。舒纲举等人告诉记者,现代化农业机械是种粮大户的“命根子”,大家都在潜心钻研农机驾驶和维修技术,反复磨炼农用无人机航线规划、避障和飞行作业技术,现在的种田能手几乎都是装备运用高手。

  日前,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要充分认识新征程上优化营商环境是落实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是当前稳预期、强信心的关键举措。

  “五个一百”如潮,汇聚能量奔腾未来。岁序更替,辞旧迎新。2022,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书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2023,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踏上新征程,创造新伟业,需要亿万人民继续勠力同心、团结奋斗,汇聚起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合力。与时代同行,向未来进发。“五个一百”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以图文、影音等多载体,撬动起开阔的精神、格局、眼界、态度,激扬起亿万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豪情壮志,努力把宏伟蓝图变为壮美现实,用实干兴邦与伟大新时代同频共振。

  大年初五起,各地人社部门陆续推出现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活动,发布企业用工需求,将岗位送到家门口,把人才送到企业身边。

詹婉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