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牛黄拟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 或缓解国内供应紧张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7-02 08:03:23

  本报记者 刘 钊 见习记者 金婉霞

  7月1日,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消息,国家药监局会同海关总署起草了《关于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为加强牛黄(指天然牛黄,下同)进口管理,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对来自于不存在疯牛病疫情禁令国家(地区),且符合我国海关检疫要求和药品质量检验要求的牛黄,允许其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

  这意味着,国家层面放宽了对于进口牛黄的限制。未来,随着进口牛黄在本土市场的应用,或可缓解本土牛黄供应紧张的压力、稳定牛黄及其下游产品的市场价 格。有行业从业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对于稳定牛黄的原材料供应及采购价格都将有积极作用,对于牛黄制品的市场供应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安宫牛黄丸售价持续走高

  牛黄是牛的干燥胆结石,可进一步制成各类中成药,其中较为知名的产品为安宫牛黄丸。近年来,安宫牛黄丸的终端售价持续走高,就在今年6月份,某品牌的港版安宫牛黄丸将单价从1060港元/粒提至1280港元/粒,涨价幅度超过20%。另据公开资料,2012年至今,该品牌内地版安宫牛黄丸已涨价多次,累计涨幅超过145%。

  终端产品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系牛黄价格上涨。康美中药网药材信息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牛黄价格为65万元/公斤,2023年7月份上涨至100万元/公斤,截至今年7月1日,牛黄最新价格为165万元/公斤。康美中药网质检部经理刘洋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9年后,牛黄的收购价格从最初30万元/公斤一路上涨,“目前,有厂家的最新收购价在每公斤170万元至180万元之间。”

  刘洋清表示,牛黄是牛的胆结石,属于“病理性产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此供应本就紧张,加之社会层面对于采用安宫牛黄丸进行保健的需求增长,致使上游牛黄供需失衡,如果国家政策层面放开了对于牛黄进口的限制,对于缓解国内牛黄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有积极作用。

  企业正积极研究政策

  刘洋清坦言,牛黄进口是一件复杂事项,需要慎重对待,“牛本身容易出现传染性疾病。这对牛黄进口的检验检疫有极高的要求。”

  《征求意见稿》对进口牛黄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办法。比如,其限定了牛黄进口申请者的使用权限为“仅限进口申请人自用于相关中成药的生产,不得销售”。同时,其规定了试点区域与时限,具体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福建、广西等12个省(区、市),时限为公告发布之日起2年。

  《征求意见稿》发出后,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多家有安宫牛黄丸产品的企业。有企业表示刚刚拿到《征求意见稿》,正在学习研究政策,还没有形成结论。同时,也有企业表示,如果公司符合《征求意见稿》的规定要求,将积极尝试进口牛黄。另有部分企业表示,公司牛黄产品涉及量较少,《征求意见稿》对公司影响相对较小。

责任编辑:江钰涵

  为便于大家清楚地了解疫情数据的重要性,附录将呈现各种新冠疫情数据,比如每百万人死亡数,因为它有助于看清死亡数据对各国与中国的影响。比如,中国每百万人中有3.7例死亡,而美国每百万人中有3214.4例死亡,那么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一死亡数字对中美两国的影响。如果中国的人口死亡率与美国相同,那么中国的死亡病例将达到450万。相信这个数字有助于大家看清数据的真正影响。但是,为了避免数据失真,下表将呈现每百万人死亡数等各方面的数据。任何希望检验本文数据是否正确的人,均可复制以下原始数据来源查询计算结果。

  “‘产’,就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胡昌升说,要延链条、拓产业。把一、二、三产业贯通起来抓,坚持一产向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补齐精深加工短板,配套发展现代农业设备、农村包装储运、冷链物流、农村金融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等产业,推动产业链强筋壮骨、延伸增效。

  同时,《条例》首次设置青海省全民健身月,更加有利于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化和普惠化。《条例》规定每年八月为青海省全民健身月。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月加强全民健身宣传,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展演、竞赛等活动,提供免费健身指导、咨询服务。

  表盘上的黑色指针又向左偏了不少。

  这几天,北京老年医院氧气站里,闫治忠的巡防工作还在继续。“确保用氧安全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但是现在压力已经缓解很多了,我心里不再那么紧张了,踏实多了。”

  耿童:市场经历了震荡调整、板块切换后,2023年A股市场投资价值有所上升。今年初,受疫情影响估值深度下跌的标的有望得到一定的回调,后续则可更多关注公司内在价值及成长性较强的标的。债券市场方面,2022年底,我国债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基金及理财产品净值回撤较为明显,市场投资者观望情绪加大叠加市场资金面相对宽裕,市场供需差距逐渐拉大,信用债利差大幅走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力逐渐恢复,市场情绪及信用债利差有所缓解。目前来看,中资美元债仍处高位,股债跷跷板效应较为明显,市场资金面整体保持相对宽松,因此预计2023年信用债会保持小幅波动。

张怡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