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两岸家庭共迎端午话传承

来源: 舜网
2024-06-03 05:59:20

  中新网杭州6月2日电 (曹丹)“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老师曾在课上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向我们介绍端午节和诗人屈原的故事。”就读于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的台胞许维珍说道。

  6月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当日,端午节前夕,民革浙江省委会在杭州组织了一场“‘粽’情端午·传承非遗” 交流体验活动。50余名在浙台胞及其子女、在浙台青、民革党员走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下称浙江非遗馆),领略非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体验端午香囊和手工盘扣制作,感受古人的智慧匠

  之江大地以其独特多元的地理资源和历史悠久的人文环境孕育出数量众多、类型有别、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浙江非遗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浙江省有9项非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有24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996项省级非遗项目。

  “今天唱戏曲的叔叔阿姨的音调特别好听,他们的妆容与服饰也很特别!”就读杭州星澜小学的余米激动地说,未来,她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戏曲的表演技巧,体验越剧的服饰。

  欣赏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用木版水印技艺制作版画、体验永康锡雕技艺、用东阳竹编技艺制作提篮……参访团在浙江非遗馆内当起了非遗“传承人”,在体验和互动中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我主要从事青少年课外成长课程领域。浙江非遗馆通过玩与学的融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让孩子得以健康成长。”台胞许惠如说,未来将开发更多非遗相关体验课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种子。

  在参访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台青王则渊和大家介绍了台湾地区在端午节期间的地域习俗。“台北的粽子比较像油饭,会蘸甜辣酱吃,台南的粽子会蘸酱油吃。”王则渊说。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和饮食风格都不尽相同,端午节的粽子或以辣味粽、甜味粽、咸味粽的表现形式呈现,但表达的观念都是相同的,即中华传统节日的端午节要吃粽子。”民革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一级巡视员刘净非表示。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积极作用。“两岸同胞同根同源,青年一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希望大家携手并肩,一齐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刘净非说。(完)

  “京八件”升级销量大涨

<strong>  “京八件”升级销量大涨</strong>

  “低氧稀土钢”研发成功,让盾构机主轴承研发驶入快车道。面向国家重大需求,2020年中科院启动“高端轴承自主可控制造”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科研团队联合40多家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协同攻关,仅用3年就突破了一级大型滚子精密加工技术。至此,从主轴承材料制备到成套设计精密加工均已完成,直径3米级到8米级的盾构机主轴承也相继诞生。直径3米的主轴承,已在沈阳地铁工程中成功应用。

  这是付正武在岗过年的第20个年头。初心不忘,20年如一日,在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用坚定的信念、无限的忠诚、不悔的追求诠释着当初从警时的铮铮誓言。

  “这次回家可要听个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在外务工的村民林封德春节返乡后,已经第三次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进城听秦腔。广场上,林封德把儿子架在肩膀上,一边听戏一边给孩子讲解台上演绎的故事情节。原州区此次组织的秦腔表演不乏创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来自专业剧团的艺术家,也有当地民间乐团的票友。

  与北京稻香村的点心匣子一样,护国寺的寿桃、各种小吃、年糕也都变成了“回娘家”的热卖单品。护国寺小吃起源店的张猛经理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春节到元宵节,为了保障供应,店里38名员工全员到岗,最早一拨早班员工凌晨3点就要开始准备制作小吃了。“我们根据消费年轻化的特点,改良了一款江米凉果,加入豆沙馅、桂花糖、青红丝,口感更加丰富。另外就是把传统的京八件进行个别产品的升级,调整后销路大涨,仅这个单品每天店里销售额就接近万元,比去年同期上涨30%以上。另外针对兔年研发了兔子外形的糕点,售价38元一份,由于制作工艺复杂耗时,每天做60份随做随卖,一般不到上午11点就供不应求了。”

黄俊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