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愈演愈烈 万基时代基民遭遇“选基难”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16 03:02:56

编者按:公募基金行业诞生25年来,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已经成长为资本市场重要力量。如今,公募基金规模已超过27万亿元,基金管理人数量超过150家,产品数量突破1万只,这些数据展示出公募基金过去25年的辉煌。

  然而,随着近年来市场持续震荡,公募基金产品净值普遍遭遇大幅回撤。同时,公募行业频频出现投研能力遭受质疑、过于看重短期业绩排名、片面追求销售规模等现象,公募基金也因此遭遇信任危机,“让基民赚钱”也成为了公募行业最大的难题。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众多业内知名机构和人士,从投研建设、考核机制、产品布局、渠道销售等多个维度,共同探索求解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难题,希望为行业发展拓思路、明路径,谋求共同构筑行业良性发展生态圈。

  公募基金迎来万基时代,基金投资者“选基难”问题日趋凸显。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公募基金数量、规模已从2018年底的5153只、12.9万亿元,增长至最新的11471只、27.35万亿元。以此计算,近五年来,公募基金总规模增长超111%。与此同时,大量基金沦为迷你基金,超万只基金中有1262只产品规模不足5000万元,占比达11%。

万基时代基民“选基难”

  高速发展之下,公募基金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凸显,这种同质化不仅出现在被动指数型产品中,在主动管理型产品中也普遍存在。Wind统计显示,包含“医药”、“新能源”、“价值”等关键词的主动权益基金分别有48只、50只、200多只。

  在受访人士看来,基金产品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一方面是行业从快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所经历的必然过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实际业务中存在的一些待解难题。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王蕊从投资端分析,产品同质化现象激增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国内基金的投资风格呈现出对成长股的显著偏好,投资风格上非常趋同;二是国内能够提供机会和潜力的公司相对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基金也会扎堆、抱团、在相对有限的股票中寻求投资机会。

  天相投顾评价中心表示,导致基金同质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竞争。随着竞争愈加激烈,基金管理人为了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往往倾向于对所有产品线都进行布局;而在同类型基金中,基金管理人往往也会发展不同风格、策略的产品,这必然导致市场上各基金类型与策略的拥挤。

  另一方面,管理人为了扩大规模,也有可能采取不合理的基金发行策略。国内一直存在“重首发,轻持营(持续营销)”的现象,基金管理人可能倾向于让基金经理发行多只同策略的产品,导致同一基金经理管理多只相似的产品。

  此外,追热点、追高点发行产品现象也时有发生。比如当市场出现受关注的概念时,相关主题基金往往也会扎堆发行。而为了提高规模,管理人也可能选择在市场过热时尽可能多地发行产品,这种集中发行也必然造成策略或赛道的拥挤,导致同质化现象。

  某业内人士表示,“这并不全是基金公司的原因,和渠道方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产品最好卖的时候就是在行情高点。基金公司基于股东、管理层、销售部门考核的压力,会一拥而上。渠道也是一样,如果A银行选择高点不卖,B银行也会卖,客户会流失到B银行等。

  “适当的同质化竞争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但过度的同质化加剧了投资者的选择风险,也可能带来恶性竞争,并给基金管理人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增大行业内耗。”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汪璐表示,基金管理人在产品线设计时需要找到平衡点,可以通过深入市场调研、确立品牌定位、加强投资研究、开发创新产品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推动差异化发展

  面对激烈的大资管领域竞争、愈演愈烈的产品同质化趋势,以及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如何立足自身所长进行产品的差异化布局,满足持有人多元化需求也将是基金公司需要攻克的难点之一。

  从结构来看,万只公募基金产品中,权益基金数量最多,占比近六成,但产品管理规模不足25%;其次是债券型基金有3400多只,规模占比达32.1%;仅300多只货币基金,规模占比超四成。

  “想要追求差异化,最应该重视的是持有人的体验,不重视持有人体验的创新就属于伪创新。因此基金管理人应该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努力设计对投资者更加友好的产品结构,比如目前市场上发行的浮动费率基金就是很好的尝试。”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

  此外,基金管理人还应客观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市场格局,注意扬长避短。比如在优势投研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提高自己在行业中的“护城河”,或者努力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增强客户认可度。

  王蕊也表示,产品创新需要了解投资者的需求、投资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监管环境的变化,避免跟风布局热点产品,这类产品虽然短期可以增加规模,但市场热点退潮之后,给投资者带来的是业绩下跌、规模缩水或清盘,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与其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不如持续提升公司的投研实力,为老产品的业绩赋能,也可以实现规模的有机增长。

  华南某中小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依靠新发基金扩大市场份额,并非中小型公募机构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路径。如果基金产品“长不大”,又要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维持,这对公司经营反而会造成一定的拖累。

把合适产品

推荐给合适投资者

  公募基金行业的宗旨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作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居民投资理财需求不断增加,公募基金应该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根据客户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推荐合适的基金产品,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

  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销售机构应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践行“逆向销售”。这也提示基金管理机构作为专业管理人,应该科学把握基金发行节奏,勇于“逆向销售”,避免短期行为,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财富管理时代,基金投资应服务于投资者的中长期投资目标,以适当性和资产配置为起点,充分了解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把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投资者。比如追求长期增值且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偏股型基金;追求低波动以及回撤较小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债券型基金。”王蕊表示。

  她还表示,理论上在低位买入基金并拉长持有周期可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但由于市场择时相对比较困难,而且胜率难以持续。通过组合构建的方式可以实现基金分散风险的目标,如偏股基金中搭配一些债券型基金,如果短期股票市场相对偏弱,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滑投资者的获得感。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进一步补充,公募基金行业还应更重视投教工作,尤其是应该把重点从销售转移到投教上。只有让投资者真正树立正确的资产配置理念,才能避免出现“追涨杀跌”等严重损害获得感的投资行为。让投资者真正获得收益,才能使其相信基金投资。

  此外,公募基金管理人应该增加信息披露。对于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方面,比如产品运行策略等,基金管理人可以适度增加一些信息披露,这一方面有助于投资者增加对产品的了解,也有助于树立基金公司良好的行业形象。只有投资者真正了解其所投资的产品,才会增强持有信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同质化愈演愈烈 万基时代基民遭遇“选基难”)

(责任编辑:73)

  欧阳剑环

  据悉,中国台球协会坚决反对操纵比赛、赌博等违反体育诚信和道德的行为,将依据世界职业斯诺克协会最终调查结果做出进一步处罚。

  在铜仁市思南县张家寨镇林家寨村的卫生室,村医林家昌正在给群众进行诊治。作为林家寨村“24小时服务热线”联络人,一周来,他每天都会接到几十名群众的问诊、求助电话。

  现在,姜俊臣就职于北京中车长客二七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担任着车体产线、涂装产线、转向架产线的产线长。虽然不在一线操作,但姜俊臣始终心系焊接。“我想把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传递给身边的年轻人,希望大家能摒除偏见,真正了解这个行业。”他对总书记2023年新年贺词中那句“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印象深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以持续奋斗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挑战,只要坚持下去,我们终究会影响更多人,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他说。

  没错,装备是新的,知识是新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包括他们自己。

  <strong>打磨焊接技艺,也“打磨”对焊接的热爱</strong>

蔡宜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