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热轧带钢供应或继续维持高位,市场供需矛盾将逐渐升级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09 05:08:28

  我的钢铁网讯:进入5月后,下游需求释放逐渐放缓,但宏观利好消息提振市场信心,加之原料价格支撑,钢厂尚有微利,生产积极,整体供应继续维持偏高水平。进入6月份,传统淡季下市场供需矛盾将逐渐累积,不过市场仍有宏观利好预期支撑价格,钢厂订单充足生产较高积极性,产量将继续维持高位。

  一、钢厂实际生产及计划排产情 况

  Mysteel统计:国内82家热轧带钢钢厂6月计划产量958.66万吨,5月实际总产量为977.84万吨,预期减量19.18万吨。

  5月热轧带钢实际总产量为977.84万吨,环比增量27.44万吨,环比增幅为2.89%;较去年同比增量128.39万吨,同比增幅为15.12%。日均产量为31.54万吨,环比减量0.14万吨,环比减幅为0.44%。

  5月热轧带钢整体产量继续增加,增幅明显的区域为中南地区,主要为新产线投产产量增加;而华东和西南地区产量小幅下降,主要是下游需求释放进度受阻,接单有所减弱。5月热轧带钢价格窄幅震荡,需求受天气、秋收等影响有所减弱,但全流程钢厂处于成本线边缘,生产依旧积极。不过相比全流程钢厂,电炉厂及调坯轧材厂则处于成本线边缘甚至亏损,因此减产检修频繁。不过整体产量依旧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供应维持偏高水平。

  6月热轧带钢计划总产量为958.66万吨,环比5月计划减量27.19万吨,环比减幅为2.76%;较去年6月实际产量同比增量34.55万吨;日均计划产量为31.96万吨,环比增量0.16万吨,环比增幅为0.50%。

  6月热轧带钢计划产量小幅减量,主要是6月比5月少1天,不过华北地区降幅较为明显,减量主要集中在调坯轧材厂。尽管目前钢厂整体生产积极性较高,但随着传统淡季来临,市场需求可能进一步萎缩,但原料支撑下可能价格较为坚挺,市场供需矛盾或将逐渐累积,或在6月底出现产量减量情况。

  二、厂内库存情况

  5月热轧带钢厂内库存为37.65万吨,环比减量5.86万吨,环比减幅为13.47%。5月整体库存降幅较大,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均为产量下降的原因,不过华北地区调坯轧材厂主动减产,而西北则是年度常规设备检修而导致的被动减产。其中较为不同的西南地区则是由于需求释放不佳小幅累库。目前大部分长流程钢厂订单情况尚可,调坯厂因亏损已经主动停产,因此预计6月钢厂内库存或将继续维持当前库存水平。

  三、总结

  6月钢厂订单尚可叠加利好政策预期的支撑,钢厂生产依旧积极,热轧带钢整体供应仍将维持偏高水平。不过随着传统淡季到来,需求释放或继续放缓,但钢厂订单尚可,钢厂库存将继续维持当前水平。此外原料支撑下,价格或相对坚挺,而下游信心不足低库存运行,热轧带钢供需矛盾将逐渐升级。

责任编辑:陈平

  财政部表示,资金直达基层,推动衔接资金尽早落地见效。此次提前下达的衔接资金继续纳入直达资金管理,要求各地11月底前分解到县,尽快细化到项目。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督促各地加强项目谋划等前期工作,确保在四季度完成下年度项目储备,抓早抓细工作,推动资金尽快落地见效。

  “现在开源是基本无望,即便是央企也一样,别看我们还在拿地,但也就是维持个基本打平。”某央字头房企北京公司财务总直言,现阶段“节流”成了大多数房企的选择,服务部门不花钱、营销部门少花钱是基本原则。据其透露,目前部分企业大区营销总级别月薪已经有降至万元级别。“任务完不成之前都别提钱,能不能有年终奖也两说。”

  中新网11月9日电(中新财经 葛成)继手机、家电之后,电动汽车即将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新增长点?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1.25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达116.2%,实现翻倍。

  感染者1、2,均系外省阳性货车司机关联人员,分别居住于蓟州区邦均镇、白涧镇,均系管控人员筛查发现,11月8日诊断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11月3日新增本土确诊704例# #11月3日新增本土无症状3167例#]11月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5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3例,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本土病例704例(内蒙古239例,广东195例,重庆41例,福建39例,北京32例,山西30例,河南22例,新疆22例,四川15例,黑龙江11例,陕西11例,山东10例,湖南10例,甘肃8例,云南5例,江苏3例,辽宁2例,贵州2例,宁夏2例,天津1例,上海1例,浙江1例,安徽1例,青海1例),含7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福建35例,广东8例,甘肃8例,山西6例,四川6例,重庆3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辽宁1例,云南1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海外研究机构JATO Dynamics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2年间,欧洲的电动汽车平均价格从4.89万欧元(约35万人民币)上涨至5.58万欧元(约40万人民币),而中国从6.68万欧元(约48万人民币)降至3.18万欧元(约23万人民币)。

李育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