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与“国家的孩子”面对面 聆听他们的故事

来源: 中青网
2024-07-01 06:11:25

  上世纪60年代初,25名“国家的孩子”来到巴林右旗,李国良、赵海琴就是其中的两位,在这里他们得到了跨越地域、跨越血缘的亲情与温暖。

  “养父母待我像亲生的一样,把最有营养的牛奶和肉食给我吃,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赵海琴动情地说。

  展厅里,赵海琴与丈夫李国良年轻时候的合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他们十多年前拍摄的照片。1979年,他们因同是“国家的孩子”而喜结良缘。

  当年,赵海琴与李国良在粮米加工厂相识,听说对方都是“国家的孩子”,双方倍感亲切,最终组成家庭。他俩先后创办了挂面厂、榨油厂,相互扶持,日子越过越美。

  赵海琴说:“我俩开玩笑说,我俩从小娃娃亲,我俩在火车上就开始搞对象。现在我俩生活很幸福,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巴林右旗接纳了我们。我常把我们的故事说给孩子听,说给朋友听,这段历史不能忘。”

  看着赵海琴展示的刚来巴林右旗时穿的小衣服,听着她的讲述,中国民族报社记者安宁宁感慨万千。安宁宁说,能与“国家的孩子”进行面对面交流,亲耳听到内蒙古民族团结的这段佳话,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近年来,巴林右旗深入挖掘和宣传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与“国家的孩子”互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活动,共叙民族团结佳话。

  巴林右旗创新运用“1+9+N”模式,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以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中心馆为核心,开展宣传、教育、体验、实践活动;以格斯尔传习所、国石馆、民俗博物馆等9个特色鲜明的体验馆为支撑;并在全旗普遍设立“N”个教育实践点,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截至目前共接待52.8万人(次)参观学习。

  监制:丁燕 魏那

  记者:郭丽娜 李雪瑶

  新媒 体呈现:董柏杰

  回想小时候的经历,王印觉得自己得到的最大资源就是“空间”。他想过学美术,但拿不出报课外班的钱。在20多年前的山东农村,常见的是铁丝等身边的材料,他于是自己琢磨。“因为一直在做,偶尔失败也就失败了,节奏并不着急。”

  2001年,65岁的黄令仪已经进入退休生活,但她的志向还没有实现。此时,中科院胡伟武教授等人向全国发出了打造中国芯的集结令。他们亲自找到黄令仪,邀请她一起搞芯片。

  另一优先领域是增加远程精准打击能力。其中还包含了多项调整建议,如为海军配备更多远程打击武器的小型舰艇、为F-35A和F/A-18F战机配备远程反舰导弹,并与美国合作开发“幽灵蝙蝠”无人机组等,使其能够“从澳大利亚进行海上、陆地和空中的机动行动,增强远程火力”。

  更要命的是,由于日本的新干线列车不能行驶于欧洲标准的铁轨上,日本方面为台湾定制了特殊列车,并且把该型号列车的行车控制和号志系统注册为专利,紧紧攥在手中,为之后猛薅羊毛奠定了基础。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将于4月底在“拉达克地区”列城举行G20“青年峰会”,这被认为将“向中国释放明确信号”。就在上月底,由印度科技部主办的一场G20相关边会刚刚在伪“阿鲁纳恰尔邦”(我藏南地区)举行,中方拒绝出席。

  直新闻:中国元首强调的“中方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是外媒引述提及率最高的金句,这又意味着什么? 

崔佳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