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加沙战事持续百日 中东紧张局势何解?

来源: 澎湃网
2024-06-07 21:26:47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题:加沙战事持续百日 中东紧张局势何解?

  中新社记者 薄雯雯

  当地时间1月14日,本轮巴以冲突进入第100天。

  巴以“两败俱伤”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国别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田文林认为,本轮冲突令巴以双方“两败俱伤”,且均“元气大伤”。

  田文林向中新社记者表示,目前来看,虽然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实现了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的诉求,即扭转巴勒斯坦问题边缘化的处境、破坏以色列与沙特阿拉伯关系正常化进程,但巴方付出了触目惊心的伤亡与损失代价。

  目前,加沙地带已有超过2.3万巴勒斯坦人死亡,190多万人流离失所,至少60%基础设施被摧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预测,加沙地带发展水平将倒退16年至19年。

  “以色列表面上看非常强势、咄咄逼人,但同样付出巨大代价。”田文林分析称,本轮冲突暴露出以色列的三点“失败”。一是既往战略失败,“既要土地又要和平”的政策已无法维系;二是外交损失惨重,以色列一直以来在国际社会塑造的“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等形象跌至前所未有的低点,多国与以色列断交或召回大使,南非更是指控以色列实施种族灭绝;三是安全困境加剧,反以武装袭扰构成威胁,以色列一味依靠军事手段谋求绝对安全,使其自身安全面临被反噬的危险。

  外溢风险加剧

  近来,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以及叙利亚、伊拉克民兵武装等不同程度的介入,使地区局势一再升温。

  “巴以本轮冲突爆发之初,很多学者认为只是‘茶壶里的风波’,不会产生地区影响。但目前来看,冲突已经出现外溢。”在田文林看来,外溢趋势是否会加剧,主要取决于冲突持续时间以及军事对抗烈度。“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引起反以武装公愤,若以军不结束这场行动,那外溢效应就会继续扩散,乃至出现升级。”

  田文林说,各方其实都不希望中东冲突局势升级。伊朗作为地区反美“领头羊”,希望“放火烧山”而非“引火烧身”,不愿直接与以色列及其背后的美国发生正面军事冲突。美国则由于战略重心东移,同样不希望重新卷入中东战事。

  不过,田文林指出,中东爆发新的地区战争的可能性在逐渐增加。“正是因为很多地区力量看到了各方不愿让冲突升级的心态,所以不断采取战争边缘政策,逼迫对方出手,反而可能使各方不可避免被卷入战争,这种危险性不能低估。”

  紧张局势何解?

  100天过后,巴以局势将何去何从?和平的出路在哪里?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日前表示,以军在加沙地带北部的军事行动已从高强度作战转向低强度作战,但战斗的下一阶段“将持续更长时间”。田文林认为,在“以强巴弱”的背景下,这场冲突可能最终会导致加沙地带“废墟化”,“客观上为以色列形成一个无人区或缓冲地带,从而保障其安全”。

  本月初,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开启本轮冲突爆发以来的第四次中东之行,试图“灭火”降温。田文林将此行称为“扬汤止沸”,而非“釜底抽薪”。“美国虽强调保护平民、加强加沙人道主义援助、打击胡塞武装等,但却始终回避最关键的停火问题,继续力挺以色列,向其提供军事和外交支持,‘灭火’效果一定大打折扣。”

  彭博社20日称,中国领导人的东南亚之行修复了与美国的关系,以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欧洲领导人在公开演讲中呼吁与中国合作,反对世界分裂而结束。

  2018年底,郑洪第一次考研,报考了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律硕士监察法实务方向。这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并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

  《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说,美国副总统的巴拉望之行成为头条新闻,有人担心哈里斯的访问会导致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的关系紧张,但总统马科斯说这不应该成为问题。“当然,它是离南海最近的海域,但很明显是在菲律宾领土上。我认为这不会造成问题。”他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中新财经记者,“相比去年,今年蔬菜生长期气候条件较好。同时,由于去年以来蔬菜价格行情较好,菜农种植积极性较高,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这些因素使得蔬菜产量有所提高,进而导致价格走低。”

  “团团一生,见证两岸关系”,台湾《联合报》20日一篇评论称,“团团”“圆圆”不仅带来可观的观光、经济效益,还变成孩子心中的大明星、两岸和平的使者。

  但好产量并没有带来好销路,因疫情因素、市场消费量下降等原因,萝卜集中上市后遭遇滞销,曹先生和当地其他菜农一样,即使价格低点,也盼望能尽快销售出去。

施毅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