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降息“好事将近”!美债多头7月每天都在加码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7-10 09:46:30

财联社7月10日讯(编辑 潇湘)美联储降息是否真的已好事将近?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本周国会山之行的首日证词讲话中,还不愿意透露太多细节,但美债市场的投资者,似乎已为此做好了准备:更多交易员正押注规模高达27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市场将进一步上涨。

持仓数据显示,自7月1日以来,交易员每天都在增加看涨债券的押注。一旦周四的通胀数据能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年内降息的预期,这些押注将受益。

本月迄今为止,10年期国债期货的未平仓合约在每个交易日都有所上升,合计增加了约159000份合约。其中,9月到期的10年期国债期货的未平仓合约已升至近450万份,为当前合约周期中最高的。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7月以来已累计下跌了逾20个基点,表明交易员正在建立新的多头头寸。两年期和五年期国债期货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

与此同时,摩根大通对美债现货市场的调查也显示,客户将多头押注增加到了两周来的最高水平。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门执行董事Kelsey Berro表示,“目前,数据非常清楚。这(市场的提前调仓布局)给美联储开了绿灯,让他们可以调整政策。”

那么,美联储是否真的会在三季度就有所行动呢?

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二的最新表态看,任何结果显然都是开放的。鲍威尔周二在国会作证时小心翼翼地没有透露相关的降息时间表,不过他强调劳动力市场正在出现越来越多降温迹象。此前,7月5日公布的非农数据已显示,美国失业率连续第三个月增加。

鲍威尔周二告诉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高通胀并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唯一风险。最近的劳动力市场数据确实发出了一个相当明确的信号,即劳动力市场状况与两年前相比已经大幅降温。如果不是看到最近两个月的数据,我不会这么说。”

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Nick Timiraos对此撰文称,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二表示,劳动力市场进一步降温可能是不可取的,这一微妙但重要的转变其实已暗示美联储离降息更近了一步。事实上,即便是鲍威尔,他也承认,就在两个月前,他是不会做出这样的判断的。

鲍威尔强调,美联储现在面临着“两难抉择”,过早降息可能重燃经济并导致通胀高于目标水平,而保持利率过高则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过度降温。他表示,“长期以来我们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无法达成通胀目标,现在这两方面的风险正在趋于平衡,我们非常清楚当前面临双重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在葡萄牙辛特拉举行的欧洲央行年度论坛上,这 位美联储掌门人的评论也已显得开始偏向“鸽派”。鲍威尔当时表示,美联储在使得通胀降回政策目标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美债收益率周二收盘涨跌不一。其中,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0.4个基点报4.637%,5年期美债收益率涨0.2个基点报4.249%,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6个基点报4.301%,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2.3个基点报4.491%。

对于鲍威尔的最新表态,Bannockburn Global Forex首席市场策略师Marc Chandler表示,“我不认为他说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最大的亮点是他说劳动力市场已经降温,这是对上周五就业数据降温的一点认可。”

目前,利率期货市场的数据显示,交易员已经对美联储年内降息两次进行了充分定价。芝商所的FedWatch工具则显示,市场现预计9月份降息的可能性约为73%。

责任编辑:于健 SF069

<strong>国家新闻出版署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strong>

  同时,支持主管部门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尤其是针对规模小、人员少、较分散,或专业领域相近、人员交流频繁的事业单位,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内,可统一制定岗位设置方案,统筹岗位资源。

  中央也多次喊话房地产,频吹暖风。2022年12月14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提及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较大篇幅谈及房地产相关问题,其中,不仅部署防范化解短期风险,还强调坚持“房住不炒”、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等中长期目标。2023年1月4日的央行工作会议将房地产纳入了“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这一工作内容中,再次强调要“落实金融16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永远吹冲锋号》播出以来,在全社会尤其是党员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这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认可,更饱含着公众对持续深入正风肃纪反腐的深切期待。

多次尝试均无法动弹

  以京东平台为例,据澎湃新闻记者查询,此前的1月6日,多款辅酶Q10产品均处于断货状态。 1月9日,断货现象有所好转。目前,京东、天猫等平台均有辅酶Q10现货销售,在京东平台上,销量排名前十的辅酶Q10价位约在200-400元不等。

李易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