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氏巨猿灭绝之谜揭开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06 00:03:38

  步氏巨猿是地球上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其直立身高可以达到3米,体重最大可达300公斤,曾成群结队地漫步于中国南方的喀斯特地区。

  自1935年首次发现并命名人类的这个“远房亲戚”以来,我们对步氏巨猿的了解十分有限。“迄今只有将近2000颗牙齿和4件不完整的下颌骨化石能够证明它们曾经存在。至于导致其灭绝的原因,我们更是知之甚少。”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张颖奇坦言。

  科研人员此次在广西调查了数百处洞穴化石地点,并从中选取了22处进行样品采集。其中,不仅包括11处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还包括11处时代较晚未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

  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利用6种测年技术研究了含化石堆积物和化石本身,总共获得157个放射性测年结果。同时,科研人员将这些数据与孢粉、哺乳动物群以及牙齿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微磨痕等8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相结合,为我们全 方位展现了步氏巨猿灭绝的前因后果。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步氏巨猿灭绝于29.5万—21.5万年前,比人们之前的认识要早很多。而在230万—70万年前,它们在食物资源丰富且多样的森林中盛极一时。

  约70万—60万年前,由于季节性增强,环境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致使森林群落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步氏巨猿的近亲猩猩在生存条件发生变化时,不仅体型变得更小、更灵活,还改变了摄食行为和栖息地偏好,因此生存压力较小。相反,步氏巨猿在其偏好的食物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仍然依赖缺少营养的备选食物,使其食物的多样性大为减少。尽管如此,它们的体型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笨重,摄食活动的地理范围也大为减少。因此,其种群长期面临生存压力,且不断萎缩,最终走向灭绝。

  “厂区内还设置了不少独立的废料处理车间、废气处理站、污水处理站等,可以说绿色发展理念贯彻于厂区的建设、运营、发展全过程中。”陈关刘说。

  三是技术工人短缺及老龄化趋势加重。德意志银行分析师伯恩德·舍尔勒表示,从长期来看,技术工人短缺加剧,加之人口老龄化,必然影响未来德国经济的复苏。德国机械工程工业协会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德国机械工程公司抱怨缺乏熟练工人,不满比例创20年来新高。

  阿努廷在9日又表示,原本泰国预计今年会有500万中国游客到访泰国,如今前景更加乐观,估计会有700万到1000万。在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游客赴泰旅游人数约为1100万人次。

  借助非遗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民族自信、家国精神、正确的价值观,这是非遗团队“崇德尚美”的育人理念。

  发源于冈底斯山脉的狮泉河,静静地流淌在阿里高原。在高原深处,狮泉河源头的革吉县,由陕西省宝鸡市派驻阿里地区改则县人民医院的援藏医生陈述、张顺军和护士肖会萍等人组成的医疗小分队,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数次经过狮泉河,一路向西。

  在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刚刚进入寒假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来上冰球课。“我每周都期待着上冰球课。我的梦想就是成为冰球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参加冬奥会。”冰球课结束后,今年刚上二年级的轩轩轻轻一蹬冰鞋就顺势滑到了冰场边,一边卸下装备一边对记者说。

林志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