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证券:科技浪潮再起时 美国政策向何方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30 17:31:55

  宏观专题报告:科技浪潮再起时 美国政策向何方

  来源:渤海证券

  研究员:周喜/宋亦威/严佩 佩/靳沛芃

  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

  近代以来人类已经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当下正处于由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之中。人工智能发展至今虽然在需要深层次理解和创造性思维的领域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部分基础任务上已经超过了人类的表现。作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通用技术其固然也会对经济增长带来重大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和组合产生改变;另一方面采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也会对广泛的经济环境造成一定外部性影响。预计从2023-2030 年,人工智能发展每年会给全球GDP 多带来约1.2%的增长。

  以史为鉴: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美国的影响

  20 世纪70、80 年代,美国面临经济增长停滞、国内通胀高企以及国际地位受到挑战等诸多问题,促使其决定开始经济转型。同时恰逢个人计算机和“万维网(WWW)”开始逐渐得到推广,信息技术革命也随之在90 年代拉开帷幕。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在私人投资增加、劳动生产率上升和人口红利的共同作用下蓬勃发展,通胀也未见明显反弹。经济的韧性也给了美联储保持政策利率在高位的底气,但众多官员却错判了经济增长是源于供给侧而非需求侧,只有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认识到了这点。但其判断可以说是好坏参半,好的方面是对于通胀的容忍使他没有急于加息,引领了美国经济的一段辉煌岁月;坏的方面是经济的繁荣使其在后期不愿意直面泡沫,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人工智能将对美国经济影响几何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长期影响主要是源自其对劳动力市场的改变,使得部分行业自动化率提高,从而释放部分产能转向生产性活动或催生更多新的岗位。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结构性失业。短期人工智能则会刺激大型科技公司投资,受益于资本开支的增加,相关股票的表现也持续优于美股大盘。股票的上涨通过财富效应也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另外,考虑人工智能对潜在增速的影响,美联储长期政策利率会高于疫情前水平。短期则大概率不会重蹈前一次科技革命期间对科技发展认知不足的覆辙,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经济范式的影响仍充满不确定性,这也是美联储持续强调“数据依赖”的原因,货币政策方向将会受到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情况的影响。

  风险提示:技术发展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经济和政策变化超预期等。

责任编辑:王若云

  然而,正如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所说,投屏是移动端用户正常的使用场景,消费者付了钱,在手机上看还是投屏看都是消费者的权利,平台在APP内限制消费者投屏的做法不合理。此前也有消费者主张,尽管黄金VIP会员是最基础的会员模式,本身并不包含电视端使用权益,但是,投屏功能是手机和电视自带的,与平台方没有关系,视频平台不当获取手机权限并限制投屏,恐怕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再说,从480P清晰度投屏提升到4K投屏,平台方并未付出更多成本,加收费用并不合理。

  <strong>经济为基,推动中非经贸往来与产能合作协调发展。</strong>产业合作是推动中非务实合作提质升级的强劲动力。未来,中国将通过新模式、新动力与区域产业要素禀赋相结合,促进非洲本土产业的多元发展,使之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合力打造世界品牌。双方将把握产业合作发展新趋势,推动中非电子商务、数字经济、医疗卫生、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合作;研制中非贸易标准,增强中非“制造”“智造”“质造”的全球影响力;通过自贸试验区构建产业链与供应链,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企业加快生产方式与商业模式转型;推动中非国际贸易领域专业服务发展,提高通关物流效率,延伸非洲本土产业链,逐步实现中非共同富裕,构建利益与发展共同体,并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美国商会报告显示:如果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将令美国经济在2025年前每年损失1900亿美元;美国投资者可能因“脱钩”每年损失250亿美元资本收益,GDP因此损失最多高达5000亿美元……

  夏琼在海边,说了一句让他大为惊讶的话,“你的梦想是向往高山,我的梦想是向往大海,事实证明,高山和大海是可以在一起的。”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6/59/1507898465341155079.jpg" alt="" />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人民银行及时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惠及受困群体和重点领域,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宣昌能介绍,2022年全年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5.6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3.2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9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余额增速高12.7个百分点。

马建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