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医院膀胱癌微创智能诊疗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6-26 14:58:00

  中新网广州6月24日电 (蔡敏婕 刘文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4日发布消息称,该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成果——“膀胱癌精准微创智能诊疗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膀胱癌患者9.2万人,约有4.3万人死于膀胱癌。目前,膀胱癌诊疗存在四大难题:“早诊难”,缺乏精准早诊技术,导致诊断晚疗效差;“易漏诊”,人工判断微小病灶易漏诊和效率低,造成复发率高;“创伤大”,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性和控尿功能丧失;“装备落后”,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被国外垄断,迭代滞后。

  针对上述难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教授林天歆和该院教授黄健带领团队经过20余年耕耘,在膀胱癌早诊、AI数字化技术应用、精准微创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该团队于2017年通过队列系统筛选和建模优化,建立了基于2个基因DNA甲基化的膀胱癌诊断技术,将膀胱癌早诊总体敏感性从58.0%提高至90.0%,在早期、微小和复发肿瘤诊断上表现出优势。

  传统尿液脱落细胞诊断膀胱癌敏感性低,该团队应用深度集成学习技术,研发细胞学AI病理诊断技术,准确率近90%。

  膀胱镜是诊断和切除膀胱癌的主要手段,但受限于医生的经验,扁平/微小病灶易漏诊,导致术后复发率高。项目团队基于7万余张膀胱镜照片,开发了内镜AI诊断技术,实现膀胱镜下占位病变的全自动识别、分割与诊断,准确率超过97%,而用时仅为人工的1%,对于原位癌的诊断敏感性从人工的50.0%提高至83.1%。该技术可提高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的诊治水平,缩短学习周期。

  此外,传统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存在创伤大、无法控尿、男性性功能丧失、女性生育功能丧失等问题。团队早于2000年率先引入腹腔镜技术、劈开乳头式输尿管种植等方法原位重建新膀胱;并于2016年率先将机器人用于膀胱癌手术,创建“面纱”技术和功能尿道固定延长术。实现了控尿功能在1-3个月 内快速恢复,男性性功能保留率从10%提高至76%,女性保留生育功能。该术式已惠及膀胱癌患者2万余名,成为国内膀胱癌的标准术式。

  刘先生因为消化道疾病合并新冠感染,住进内科ICU,近日情况好转,已经转到了普通病房和家人团聚。71岁的叶兰英老人,基础肺病合并新冠感染,呼吸衰竭,住进了ICU,经过治疗,老人病情明显好转,已转到普通病房。82岁的陈先生,救治成功,转危为安,从内科ICU转到了普通病房。一位83岁的老人,顺利拔掉了气管插管,即将转到普通病房。经过8天救治,河北唐山来的范先生病情好转,各项指标稳定,达到了转出ICU的标准。

  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经济学专业学习;

  另一方面更应看到日本对华制衡日益突显,但其战略逻辑存在悖论,在现实中也难以走通。在日本综研国际战略研究所理事长田中均看来,一味强调反击能力将会使日本丧失与重要邻国进行交往的“蓝图”。有观点认为岸田政府在完成战略文件修订之后,将通过对美首脑外交和安全合作来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对此,日本庆应大学教授添谷芳秀认为,日本不应仅仅专注于加强对华威慑,应为与中国和平共处铺平道路。日本国内倡导以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争端及致力于日中关系稳定发展的人士大多也认为这并不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五子”联动如何带来首都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入冬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接连迎来寒潮降温天气。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企业尽锐出战、冲锋一线,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进入21世纪以来,20世纪“美术片”在观众眼中的存在感日益降低,新生代中国动画的风格,一方面明显受到日本、欧美等成熟动画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在积极迎合当代青少年的审美偏好。然而,《中国奇谭》的出现与成功,却让人意识到:“美术片”的时代虽然已经结束,中国动画过去积攒的审美资源、风格资源,以及中国特有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依然值得在今天被进一步发掘,并以此为起点展开“有传承的创新”。

白淑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