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推动新一轮“以旧换新”将带来多方利好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23 11:19:32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题:中国推动新一轮“以旧换新”将带来多方利好

  中新社记者 刘亮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并对此作出详细部署。业内分析人士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将助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还将带来多方利好。

  新一轮“以旧换新”早有政策部署。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将部署进一步明确。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理事会主席团副主席马劬表示,新一轮“以旧换新”是拉动投资和消费的现实需要。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处于疫后恢复期,回升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但家电业普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尤其是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等。推动新一轮“以旧换新”,有助于扩大消费规模,改善投资预期,带动企业长期投资增长。

  促进消费市场以旧换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辅相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万喆说,当前,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迅猛,在多项技术、产品、人才、管理、品牌上位于世界前列。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设备的市场占有率日渐升高,本身就有其市场规律。此时提出设备更新,也是在顺应经济发展逻辑。

  “以旧换新”的多点部署

  此次会议对新一轮“以旧换新”作出详细部署。会议提出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在万喆看来,此前的以旧换新更多是政府主导、财政支持,而这一次是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方式开展,让企业“当主角”的市场化基调,能够让供需对接更有效率。

  会议还在具体领域和环节给予“指引”,如提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等。

  马劬指出,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是以旧换新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消费者对以旧换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也存在不坏不换、不方便不换、折旧价格不合理不换的问题。只有畅通回收渠道,解决回收中的难点堵点,解决消费者“送旧”的不便利,才能更好地推动“换新”。

  “以旧换新”的多方利好

  推动新一轮“以旧换新”将带来多方利好。

  从消费者角度看,马劬认为,通过以旧换新,为消费者消除超期服役产品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把绿色、智能、新技术、体验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将满足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再者,在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以及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下,消费者会得到更多消费实惠。

  从行业角度看,背后的市场潜能值 得关注。不少行业研报指出,“以旧换新”将利好家电需求释放。如首创证券研报指出,农村地区空调和油烟机保有量远低于城镇家庭保有量,预计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促消费政策实施,在提升居民旧家电更新的同时,也将加速农村地区油烟机、空调等品类保有量提升。国泰君安研究报告预计,本次以旧换新政策有望推动家电企业估值提升。

  保温杯行业并不是技术门槛很高的行业,这也催生了一大批保温杯企业。仅在永康,就有近千家保温杯企业。由于毗邻义乌,中小型保温杯企业大多为电商平台代工,在这条生态链中,品牌方是无可争议的顶端,“一般来说代工厂与品牌方三七开,甚至二八开的都有”。

  德尔托罗于幼年随父母从古巴移民美国,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后,曾在美军服役22年,随后从资深海军指挥官改任美国海军部部长,在上任后力主扩大美国海军规模。他上次被中国网友关注,是因为他在2022年10月曾宣称“要对中国展开威慑战略”,希望美国能既避免对华直接冲突,又能靠威慑阻止两岸统一。

  步阳集团副总经理程明松春节后一直忙于招聘和开工事宜,到正月十八,工厂新招了近300名员工。程明松说,高强度体力劳动和技术类岗位,都缺人。工业模具等技术类岗位很难招到人,电路机械工这类复合型技术人才也非常缺乏,即便薪水达到一万四千元左右,也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尽管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包括日本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都在为研究和保护大熊猫而努力,比如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界几乎无人不晓。1980年,他接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委托来到中国参与“熊猫项目”,与熊猫专家胡锦矗等中国同事一起,在四川的深山竹林里进行了长达5年的熊猫研究,通过无线电监听、山林徒步,追踪和观察野外大熊猫,深入研究大熊猫吃过的笋和竹子。

  (十五)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国际安全治理,预防和管控潜在安全风险。中国已就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和伦理治理发布立场文件,愿与国际社会就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加强沟通交流,推动达成普遍参与的国际机制,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

  但第三方的小动作,最近确实不少。比如,最近又引用所谓的情报说,中国准备向俄罗斯提供武器,说如果中国怎么怎么,那就突破红线,就咋的咋的。

卢淑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