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多地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6-30 08:55:38

  经济大省“顶梁柱”作用明显

  2023年,多地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特别是经济大省“顶梁柱”作用明显。广东成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连续35年居全国第一位。江苏居第二位,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拥有的“万亿GDP”城市增至5个。山东、浙江、四川2023年GDP分别突破9万亿元、8万亿元和6万亿元。河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132.39亿元。

  经济总量达到新量级的还有湖南,地区生产总值迈过5万亿元大关。重庆、辽宁、云南携手进入“3万亿元俱乐部”。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5.79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GDP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辽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209.4亿元,云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21亿元,贵州突破2万亿元……

  从同比增速看,过半数省(区、市)GDP增速跑赢“全国线”。西藏以9.5%的增速领跑全国,增速较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海南紧随其后,增长9.2%。内蒙古同比增长7.3%,新疆、宁夏、甘肃、吉林、重庆分别增长6.8%、6.6%、6.4%、6.3%和6.1%。山东、四川、浙江、湖北均增长6.0%,江苏、安徽均增长5.8%,河北为5.5%,辽宁、青海均增长5.3%。北京增速与全国持平,山西、上海、贵州、广东、湖南、福建、云南、天津、陕西、广西、江西、河南、黑龙江低于全国增速水平。

  分区域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引擎作用不断增强,西部地区发展潜力持续显现。2023年增速排名前十的省(区、市)中,西部地区占7席,且均不低于6%。四川、重庆、云南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内蒙古达到自2016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宁夏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人均GDP首次超过7万元,为历史最好成绩。

  东北地区全面振兴蓄势发力。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时隔多年再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且三次产业增速均快于全国。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连续4个季度增速高于全国。“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首次年度增速高于全国,经济运行低速徘徊的态势发生重大转变。”辽宁省统计局副局长侯巍表示。

  供需两端合力实现新突破

  经济回升向好,离不开供需两端的协同发力。2023年,各地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动三次产业稳步回升,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三驾马车”汇聚合力,内需潜力加快释放。

  以浙江和广东为例。2023年,浙江在经济总量站上新台阶的同时,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额等关键指标均超过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也接近3万亿元。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工业投资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佛山成为广东第二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深圳成为广东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

  工业对经济稳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2023年,各地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绝大部分省(区、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较2022年增长近20%。工业大省挑大梁作用突出,10个工业大省中有8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江苏、山东、安徽等省份增速都超过了7%。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随着服务需求持续释放,服务业加速复苏。2023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长水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七成。重庆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5%,成为增长主引擎。

  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市场活力增强。2023年,湖南假日旅游、文旅消费、“夜经济”持续引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6.1%。海南做好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篇境外消费回流文章”,全年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437.6亿元,增长25.4%,购物人数增长近60%。黑龙江冰雪旅游火爆出圈,哈尔滨机场旅客年吞吐量2080.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居东北地区之首。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云南产业投资增长10.5%,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0.4%,规模远超房地产开发和交通、水利投资之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经济发展蓄积了后劲。内蒙古新能源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0.1%,快于全部投资增速50.3个百分点。辽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近10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创造了“十三五”以来的最好成绩,其中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分别高出整体投资增速10个和11.2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韧性显现。面对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外需走弱、价格下跌、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等多重不利因素,广东外贸实现正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3万家,同比增加9.4%。浙江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0万家,合计进出口3.93万亿元,增长7.1%,占全省进出口比重首次超过八成。

  以新质生产力开启新征程

  各地经济“稳”的基础得以夯实,离不开产业的“稳”,也得益于结构的“进”。

  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2023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0.2件。广东加快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

  择“高”而立、向“新”而行,各地工业经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更加明显,经济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2023年,北京新型储能、半导体器件、显示器件、新能源整车制造等行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合计增长超六成。山东提速布局新产业新赛道,集中培育32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10家,数量居全国首位。天津集成电路、车联网、航空航天、高端装备产业链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在中西部地区,河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3%、11.7%。湖北工业技改投资连续8个月增长加快,汽车行业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增加值由2023年上半年负增长回升至全年增长4.8%,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0.6%。陕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均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成为新的“陕西名片”。在东北地区,吉林全面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推动碳纤维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原丝、碳纤维产能均居国内首位。

  区域协调持续深化。2023年,河北引进央企二级、三级子公司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1%。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六成。

  经营主体活力提升。浙江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截至2023年末,经营主体达103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6%。湖南坚持要素保障与环境优化并举、梯队培育与入库指导并进,2023年末湖南在库“四上”企业5.79万家、同比增长11.8%,近3年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郑新聪表示,要立足国家现代化建设总体要求,更好以“澳门所长”对接“国家所需”,善于把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一系列政策支持带来的机遇,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既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闯出一条新路,也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出力。

  1987年成立的娃哈哈,靠“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打响了品牌的第一枪,在饮料业站稳脚跟后,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描绘自己的“儿童王国”。

  大会期间,紫金山实验室发布了两份具有前瞻性的技术白皮书。《基于系统架构评估的网络弹性度量技术白皮书》首次提出了新的网络弹性设计与评估架构,有效弥补现有网络弹性工程“可量化设计、可验证度量”方面的重大技术缺陷。《6G内生安全可信技术白皮书》构建了6G内生安全可信体系,探索开辟了应对广义功能安全威胁的6G新范式。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烟台1月12日电 (记者 王娇妮)记者12日从山东港口烟台港获悉,该港原油管道累计输送量突破1亿吨。

  第20届东博会继续采取“云上东博会+实体展”模式举办,加快“云上东博会”建设,推动东盟各国共办方共同建设东盟国家馆,建设中国—东盟企业数据库,丰富全年线上会议及展览。

  傅信平表示,五年来,江西法院受理案件361万余件,结案358万余件。其中,江西法院加强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严惩腐败犯罪,审结张志南、颜赣辉、叶国兵等职务犯罪案件1754件,被告人原为厅局级以上45人、县处级162人。

陈雅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